历史的一刻(第2/4页)

是统一还是兼并,我觉得说兼并是错误的。东西两个制度并行了四十年,很清楚地可以比较。结合的时候,理所当然是较好的制度取代较差的制度,更何况,这是一千六百万人意愿所趋,怎么能称“兼并”?

西柏林议会发言人科贺夫

兼并?我们并没有“征服”他们,是他们自愿的。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柏林的前途。统一签定条约认定柏林是“首都”,但是联邦政府和国会又不搬过来,这只是政客搞的花样。你知道柏林负担有多大吗?

战前,柏林是政治和经济、金融的中心,战后,首都西迁,银行和工业这两大支柱立即撤走,使柏林一下子失去了经济骨架。我们是文化大城不错,四十年来联邦政府一直给我们大量补贴,可是文化事业是消费事业,不是生产事业,我们坐吃山空。

现在东德没有了,战后柏林的命运在东柏林重演——东柏林不再是个首都,它整个中央机构要解体,工业也垮了。东柏林一下子失去了经济骨架。

我们所迫切需要的新的工业投资又并没有进来,因为东柏林的产权还不清楚,投资者不敢投入。

一方面没有新的收入,一方面经济负担加倍,修桥、补路、连接地铁、加设交通标志、重建东柏林倒塌荒废的建筑……今年,会有五十万人失业,是柏林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你想想看,街上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业的人,领失业金、福利金,这钱从哪里来?

失业还会造成社会问题。东柏林有廿万人为共党中央政府工作,现在中央政府没了,这些人何去何从?十二月大选之后的新柏林市政府也只能容纳一小部分的人罢了。这其实是联邦的问题,但头痛的是柏林,柏林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

东柏林女作家艾瑞卡?罗撒

统一快得令我头昏。我觉得“东德”人们的自我认同被这快速的统一过程给压碎了。我们什么都没留下,四十年的人生经验一笔勾消,不管好的坏的,完全消灭。

有些“东德”的法制,譬如我们的家庭法,我觉得就比“西德”的优越;我们的成年妇女有一半以上是职业妇女,“西德”还不到三分之一,我们有很好的托儿所、幼稚园来支援职业妇女,比“西德”的好得多……可是,我们什么都没留下。我觉得非常遗憾。

人民军上校赖斯特

到今天你都不能要我承认:三十年来我所效忠的对象都是坏蛋。我需要一点时间调适自己的心理。

我们是历史的败方,但我不认为我错了。我生在这个国家,我效忠这个国家,你问我:上级若下令对示威群众开枪,我只能说:人民军绝不会把枪口对着自己的人民。

在和平革命之前,我们军人在私下谈话之中,也经常讨论国是,大部分的军人也认为制度不改不行了,当然,当时还觉得一切改革都还是理论而已。

在统一的大轮子下面,我们是要被牺牲的一群,人民军解散了,只有少数会纳入联邦军,其他的人做什么?我今年近五十岁了,作了一辈子军人,只懂得如何作一个尽责的军人,要我怎么在新的德国里去找一个新生活?重新学电脑吗?学机器吗?做生意吗?

我不知道。老实说,我觉得失落,无所适从。

西柏林计程车司机考夫曼

我觉得统一就统一了,没什么好大张旗鼓,大事庆祝的。我尤其害怕爱国主义的高涨,想想看,我们的邻居会怎么想?要是别的民族一天到晚摇旗呐喊,喊爱国口号、唱爱国歌曲,我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所以推己及人,德国人尤其不要煽动爱国情绪。

统一会跑得这么快,还不是政客的把戏。科尔想作大德国第一任总理,基民党想要为十二月大选累积竞选筹码……要不然,何必这么赶死赶活?人家“东德”人过了一辈子的社会主义,工作由政府分配,房子由政府配给,生老病死全部由政府照顾,现在一夜之间,要他们自己上街去找工作,去找房子住,去申请福利金……他们哪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