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前夕(第2/2页)

东柏林中心的亚历山大广场,曾经是单调而沉闷的一片空旷,现在变成了人头攒动、色彩斑烂的市集。“个体户”小摊贩成百地集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群,热闹的气氛有如台湾的夜市。在纽约、巴黎街头常见的骗子,也来到这里,在空纸盒上排出三张牌,要路人押注。印度人兜售手里印着柏林围墙的汗衫,他以一件七块马克的价钱卖给摊贩,摊贩转手以二十马克一件的高价卖给顾客。

以前看不见的,满脸胡髭、一身脏腻的流浪汉,伸手向路人:“给我一杯咖啡的钱吧,兄弟?”

广场上放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大合唱,歌颂着生命,阳光普照,统一大典之前的东柏林看起来有大雪初溶之后的轻松和温煦。一切都活了过来。

但这只是表面。轻松的表面之下,人心惶惶。

农人把鸡蛋和番茄丢向农业部长,因为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西方产品霸占了全部的市场。工人不是已经被解雇,就是等待被解雇,因为落后的工厂无法和西方竞争,一家追着一家倒闭。被解雇的工人的妻子,可能早已失业,因为她所服务的餐厅已从国营转为私人企业,大幅裁员。广场上流连的士兵,虽然还穿着制服,他却不知道十月三日之后自己是否还有工作:只有少数东德“人民军”会被纳入全德军队。记者、教师、邮局职员、铁路员工、政府公务员……在统一之后,据估计,今年大约会有五十万人失业。

东柏林一个电视记者说:“物价涨了,房租贵了,我太太失业了,下个月,电视台开始变成独立企业,我也要失业。这就是我们统一的代价!”

西边的同胞抱怨,东边的同胞惶恐,一点也不是庆典前该有的喜悦气氛。当然,绝大多数的人,不管是东边还是西边,都不否认统一的价值和必要,“谁教我们是一个民族嘛!本来就该统一!”只是在这婚礼大典之前,即将踏上红毯的两个人都有面对柴米油盐现实的忧虑。

一九九○年十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