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幸福在哪里?

人类的一切努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幸福的追求。哲学家们公认,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

但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是荣华富贵吗?

也许股神巴菲特最有发言权。他站在财富的巅峰上,最容易看清财富的局限,领悟到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他拥有几百亿美元财富,却长期戴着几十美元的手表,开着一辆旧车,住在一个小镇普通的住宅里。对他来说,炒股、赚钱,都不过是一个游戏,一种生活方式。他不受外界纷扰,宁静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能想到吗?过去五十年里英国人和美国人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大多数人的快乐程度一点都没有增加。这是怎么回事?一些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证实,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财富将不再是人们感到幸福的绝对要素,它带给人们幸福感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物质丰裕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抑郁症病人。

人人都渴望幸福,但对幸福的源泉却不甚了了,它躲藏在哪里?

物欲的满足无疑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但这只是其一,它是人类最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享受。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人类最高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如今不少人爱炫富,其实炫富是一种低俗的表现。财富是身外之物,不是人本身的价值,用钱能买到的装饰品再高档都与高贵无缘。炫富的人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精英、人杰。

人伦之乐是幸福第一源泉。人的幸福大多来源于情剑客,这是钱和物质无法满足的人性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欣赏、关心、关爱、帮助,会源源不竭的产生情感和力量,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会滋生无尽的幸福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晚年坦言道:“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曾令全世界仰慕又晚景凄凉的铁娘子,她最有资格告诉世人: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她的懊悔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我们正踏入温饱无忧的时代,如今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财富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如果我们想变得更快乐,就需要有不同于过去的新观念: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友谊不应该是人生的珍品,因为珍品无法满足人日常的情感需求,它更像面包土豆一样,是人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情感食粮。情感产生与物质生产的规律正相反,它不是越消耗越少,而是越给予拥有的越多。

苦难的经历也是幸福的源泉。你也许会问,这是不是搞错了?没经历苦难,人就不会有幸福感。被苦难折磨得越惨,人对幸福的感受就越强。因此有哲人说,青年时期的苦难是人一生的财富。天降快乐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历尽世态炎凉,遍尝甜酸苦辣,方可体味。没吃过苦不会真正懂得享受,苦难和幸福是一张纸的两面,如果没有苦难,幸福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人生就是苦乐参半,福难相依。挫折和苦难,对人生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的精神大厦不管多么高大华美,如果没有足够的抗灾抗震能力,都不能算是合格的。

期望值影响人的幸福感。期望值与快乐程度往往成反比,太高的期望值常常是痛苦的根源。为什么生活越优越许多人的幸福感反而越来越低?因为人的期望值更高了。倘若你把幸福的坐标调低一点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挺快乐。

20世纪70年代曾流行这样的说法: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今天看似有点阿Q,但以这种方式平衡人的心态确有效。在心中确立一个什么标准的参照目标很重要。看到一个乞丐,你会庆幸自己没有穷愁潦倒,幸福感油然而生;忽然身边又跑过一辆豪车,你马上又感到有点酸酸的:我为何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