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除此之外,每每瞧见有关卫国的奏册,他的目光便会多停留一番,手也会下意识的摩挲一二,但这样的失神并不会持续太久,宋王很快便会继续向下翻阅。

但见着有关卫国,亦或是神女的奏册后,宋王那夜便会熬到很晚,任凭谁劝也不听。

他也不曾聘请王后,纳夫人。

纵使他从未在人前谈起诸萦,看似一切如常,但唯有此事,是宋王在人前唯一的异状。也是臣子无论如何上奏祈求,哪怕是在殿前相逼,宋王也不曾应允的。

一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名的君主,面对臣子的祈求,在此事上,却连眉头都未曾动过一下。

但或许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君主,所谓的宽仁温和只是其表,若没有果决的手段与心胸,又如何能令早已落寞的宋国重现昔日的一二风光。

只是可惜了,他摊上的是从内里就已经糜烂的宋国,所能掌控唯有王畿与其毗邻的数个城池罢了。

宋王室中,除了宋王,恐怕连中庸的货色都未必有几个。

这早就是一艘漏了底的破船,纵使再缝缝补补,也不过是延缓些沉入水中的时日罢了。

虽然许多诸侯国也早已沉疴,但和宋国却又不同,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诸侯国们若是敢于顶住贵族的压力,那么变法大有可为,国中自然也会焕然一新。

唯有宋国,它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还能受到一些小国的贡赋,正是因为宋国依循礼度。

若是有朝一日,连宋国都否认了依法,改制变革,那便连最后体面尊严都没有了。宋国又有何存在的理由呢?

同宋国不同,卫国也将焕然一新。

或许原先的卫国也是得过且过,但如今不同,桓珩手握卫国的权柄。

他不会如同卫王一般浑噩,只仰仗着卫国的国力,贪图享受。尤其是如今的卫国,有诸萦坐镇。

桓珩自从在诸萦那处得到了冶炼之法后,便召集了桯俨,以及心腹的几名臣子。

依照桓珩的意思,此事应该隐而不宣,恰好可为卫国的变法筹谋。

所以表面看起来卫国风平浪静,但实则桓珩已经积蓄力量,不知冶炼出了多少铁器。为了防止卫国的贵族们察觉,等到棉花被种出来之后,他除了张贴榜文,便是带着卫国的宗室贵族,去了山麋狩猎。

卫郑两国皆毗邻蛮夷,故而民风悍勇,更莫说桓珩曾在边境为将,勇武些也是寻常。

所以当桓珩说出要去狩猎时,多数人并未起疑心,因为这样动辄半年的狩猎,对历代的卫王来说实属寻常。

卫国过去甚至有一位国君,每年皆有半年是在狩猎,直接在山麋住上一年半载也是有的,当时劝谏的臣子不知多少。

因为狩猎,花费钱财甚巨,如竭泽而渔一般的狩猎法子,实在是有违天和。

如此一来,桓珩手握权柄后,临时起意欲要狩猎,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故而,当诸萦回到摘星台时,便能明显察觉出卫王宫空旷了不少,但桓珩早将此事同诸萦说过了。

因此诸萦是知晓的,但望着不如往日热闹的卫王宫,就连郢城都稍显寂静时,诸萦还是有些不惯。

诸萦随意的坐在台阁之上,而小纸人则帮诸萦倒起了水。

她慢悠悠的饮了几口,思虑着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她已经将棉花的作用演示给那个小吏看了,随行的又有那么多人,应当是无虞的。

但知晓了这些,恐怕还不够,诸萦突然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桯俨精于机巧之术,诸萦横竖都要想办法将制造棉花的工具画出图来,令桯俨将其做出来。

既然如此,桯俨自然就会明白这些工具是什么作用。

诸萦有些懊恼的蹙了蹙眉,是她失策了,竟忘了这一遭。她重新思索了一番,既然先前提醒那个小吏时,就不是用真实面容,那么将制棉花的工具传授给桯俨,自然也不好用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