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校游孝陵(第2/2页)

……

“孝陵卫呢?”

按说下马坊就该有孝陵卫的兵士驻守,走了这么久,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莫非这三百年下来,孝陵卫早已如其它卫所一样,军伍废弛了?

带着略微的怒气,朱由校来到了一处碑亭。

此处整体呈平面为正方形,远远看去,如同一座小型城堡,正因如此,当地人俗称其为“四方城”。

朱由校走近一看,发现碑上刻印几个大字,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陛下,此处是永乐十一年,成祖皇帝为太祖皇帝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王朝辅在身后轻轻说着,脸上洋溢着少见的豪气。

是啊,这个碑文上刻记的,都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的丰功伟绩,连朱由校看了,都自觉形愧。

一介布衣,在元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剪灭群雄成为天子,这是小说主角才会有的剧情!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又是何等的霸气!

朱由校在此处,恭恭敬敬的行礼三次,未敢对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有丝毫不敬。

命人常加洒扫此碑以后,朱由校才是领着一行人轻手轻脚的离去。

没有人对天启皇帝如此小心翼翼怀有意外,任何人在这,都不会对朱元璋的丝毫不敬。

他的经历,实在太过传奇。

经过歌功颂德碑及碑亭,进入孝陵主城内,侧面看见了观音阁,朱由校并不打算进去。

观音阁前数步距离,有一块巨大的石壁,据传,是整块青石打磨而成,高、宽近两丈。

石壁正面上方有一排六字梵文,其下有高浮雕火焰纹佛象背光,背光上有八吉祥图案。

石壁下部为须弥座,束腰上雕刻口花文饰,石壁背后刻着“水晶屏”几个大字,落款为“江宁刘瑞生”。

这块大石壁,是当年永乐皇帝为纪念生母,在孝陵观音阁外敕建。

一行人经过观音阁,途中经过四方城、石象路、翁仲路,最后到达陵宫,全长走了约半里左右。

进入主城建筑以后的半里地,简直铺天盖地的换了一副样子。

城内道路都铺着大青板,整体建筑均采用花岗岩,各式品级,栩栩如生的文臣、武将石像侍立两侧,兢兢业业,百年如一日。

跟在天启皇帝身后,黄得功一行亲卫都是大开眼界,步履也变得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慎,惊扰了此处的中华龙魂。

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看着眼前的陵宫入口,深呼口气。

王朝辅亲手将一袭云肩膝龙纹大髦披在天启皇帝身后,朱由校则深呼口气,沉吟片刻,按着腰间的帝王剑迈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