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2/3页)

“宋教授这么厉害,我怎么从来没有在新闻上看见过他啊?”

“是啊,名人榜上也没有宋教授的名字,他不是科大的吗?我在科大名人榜从来没有见过宋教授的名字啊。”

“是不是名人榜出的时候宋教授已经毕业了?名人榜不是才出了四年吗?”

有人反对:“四年前宋教授才多大啊,他今年十九岁,四年前才十五岁吧?”

“你这话说的,宋教授今年才十九岁,不也照样是教授吗?”

这话一出,大家都无言了。

对于他们来说,宋药的一切都很神秘。

年纪轻却已经是教授,明明外面没有名气,但在研究所里却人人尊敬,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一群军人相随。

而且他们偷瞄过,那些军人同志每一个身上都带着枪,想也知道,那绝对不是假枪。

在大家讨论时,一个声音弱弱出现: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宋同志,就是宋药教授?”

这话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刚安静下来的学生们纷纷激动的讨论起来:“对对对!其实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我一直都这么想,但我没敢说,毕竟宋教授实在是太年轻了。”

“你们居然也是这么觉得的!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么想的呢!”

网络已经成熟的现在,七成的中洲人民都知道宋同志的存在。

从一开始的企鹅车,到地震预测机器,网络,防护罩,潜水艇,隐形飞机等等等等,在新闻报道时,总负责人总是那永远的三个字:宋同志。

中洲论坛里每年都开贴猜测宋同志到底是谁,如果说姓宋,叫同志,为什么底下都是xxx同志,而他不是宋同志同志。

神秘的宋同志到底是谁。

为什么报道里从来没有关于他的只字片语?

许多人都像模像样的分析过,有人判定宋同志和科大有关系,因为他的不少研发都有科大联名,还有人判定国家是为了保护宋同志才不公开姓名,毕竟许多科研人员一辈子都没有暴露在媒体面前的也不少见。

更有人判定其他国家应该知道宋同志的真实身份,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中洲没有公开,那些国家也没有公开。

而现在,这帮学生们都有了一样的想法:“宋教授就是宋同志。”

哪怕在那些研发出现的时候,按照宋教授的年纪他不过还是个半大孩子,可他们就是觉得,那就是宋教授。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宋教授,但这件事,谁也不要说出去。”

“当然了,万一说出去让人知道了,宋教授肯定会有危险的。”

“我们要为宋教授保守秘密,大家说好了,谁也不许说出去。”

“好!不如我们一起发誓吧!”

学生们开始纷纷承诺,哪怕他们猜出来了,也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保护那位明明那么年轻,却天才到不像人的宋教授。

而被他们决定默默保护的宋药,正在大试验场仰头看向飞在高空中的赵晓东。

他嫉妒不已:“凭什么赵晓东能上去我不能?那翅膀还是我把关做出来的,应该我先上。”

已经长成了一朵羞涩秀气青年的王朵干咳一声,提醒道:“是你自己体能训练没过的。”

宋药先是有点心虚,然后理直气壮的耍赖:

“不就只差了两分吗?体能训练本来就是为了保险在及格线提高了二十分,其实按照原理来算,我是及格了的。”

刚从天上下来的周一拎着一对压缩翅膀大踏步走来,正好听到这话,硬朗青年不客气的嘲笑道:

“宋幺儿,你有本事冲你学生说这话,看他们笑不笑你。”

宋药翻白眼:“你有本事去跟你学生说你上周从天上掉下来的事,当时是谁被抬着去医院的?”

周一瞬间炸毛:“那是陆句哥他们太紧张了!我防护功能开的快,根本一点事都没有,是他们强行把我抬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