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第2/3页)

武曌思前想后,忽然又看了看他的奏疏,然后转头问武承嗣:“程敬微的捷报是不是没往京里送过?”

武承嗣认真想了想之后说道:“送过,只是他们没打算声张。”

至于没声张的原因也很简单,蒙舍诏那边只是有了一点异动,程敬微直接就打过去了,哪怕在朝廷正在跟吐蕃打仗的情况下,恐怕也有人会觉得他们擅自动兵,说不定还要参一本,不如低调一点,让朝廷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强调他们是防卫反击就行了。

武曌眯了眯眼说道:“传诏,封程敬微为云鹤侯,加封广州刺史。”

这就是个现成的刺史人选,而且程敬微跟骆时行两个人步调是一致的,应该不会再出现之前的情况,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岭南的安全。

武承嗣吃了一惊,心说乖乖,这个升得也很快。

不过他也不奇怪,实际上程敬微的封赏一直都跟他的战功不太匹配,主要是因为他跟骆时行绑的太紧,同时骆时行的光芒太耀眼,把他给遮盖住了。

但这并不代表没人注意到他,起码武曌是记着他的履历的。

而武曌的想法跟武承嗣也不一样,武承嗣以为是因为骆时行的存在影响了程敬微,然而实际上武曌却是因为程敬微这个人看上去就很桀骜不驯。

武曌在看到程敬微的第一眼就感觉遇到了同类,这种人不是英雄就是枭雄,女皇对他多少也有一些警惕。

有一个骆时行能够压制着他是最好不过的,而经过武曌的观察,确认如果说程敬微有疯狗的潜力的话,那么骆时行显然就是那条拴狗的链子,至少只要骆时行没吃亏,并且还是忠于大周的,那么程敬微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至于他当了广州刺史之后会不会心态发生变化,武曌倒也不担心,他还没形成气候,区区一个广州刺史而已,玄衣军他带不走,在短期之内他也未必摆得平广州,等他把广州捋顺了,也打不过交州。

思前想后,武曌还是决定让程敬微去广州。

这个决定武曌没有跟任何人说,她是直接让上官婉儿写了诏书送到了三省,皇帝的诏书也是要经过三省复核检查并且盖章才能发出去的。

如果换成弱一弱的皇帝,奏疏被拒绝被打回来的概率很高,但是到了女皇这里……他们还真不敢,除非杀害忠臣这种事情他们还会力谏,这种封赏他们都不会管太多。

更何况岭南而已……随便吧,那边本来就不是他们能管的,若是骆时行跟程敬微能开个好头,以后让这里变得跟中原没什么区别,朝廷对那里的管控也能到位的话,让他们来就让他们来呗。

诏书发到交州的时候,骆时行整个人都懵了。

李游道等人倒是很开心,当场便拍案说道:“如此,岭南入君囊中矣。”

可不是么,其他三州的刺史现在心甘情愿地当骆时行的小弟,哪怕他们的年纪比骆时行大很多,唯一有变数的就是广州,实际上也只有广州刺史还能跟交州抗衡一下。

程敬微当了广州刺史的话,别的不说,肯定不会再跟他们作对,以后整个岭南不说铁板一块也不会再出什么大问题。

骆时行完全可以将整合岭南的精力放到别的地方,比如说带着大家发家致富。

广州那边别的不说,很多资源还是让人眼馋的。

李游道等人都很开心,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前程,当然是值得开心的。

骆时行也知道自己该开心,程敬微升官了啊,但……广州啊,离交州很远的。

他开心不起来。

李游道等人开心了一阵之后自然是感受到了骆时行身上的低气压,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什么江山社稷为重,不能儿女情长这种话他们也不需要去提醒骆时行,他们相信骆时行比他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