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第2/3页)

太平公主真是大开眼界,生气的想要讨个说法,但她如今有身孕在身,就连武曌都让她别在这些事情上耗神。

薛绍更是说道:“你越闹,他们就越会坚定信心。”

如今朝堂之上分了好几拨势力,一拨是像狄仁杰一样拥立皇嗣的,一波是支持武承嗣的,一波是支持武三思的,还有一波是支持太平公主的。

这里面太平公主的势力最大,却也最让朝中大臣忌讳,但凡太平公主要做的事情他们都要阻拦一番。

太平公主最近压力倒也是真的比较大,思索一番说道:“我去给骆无咎写信!”

他搞不定朝上诸公,难道骆时行还搞不定吗?

也不知为什么,公主和驸马都对骆时行充满了信心,觉得他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左右朝堂形势。

正巧捷报跟骆时行的奏疏一起到了洛阳,大家可以先把萧善诗的事情往旁边放一放,论功行赏也要先从大功论起啊,程敬微这可是攻城拔寨的功劳,当然是大功。

武曌对于这俩孩子的办事速度也十分满意,当初任命他们两个为主副官的时候,也不是没人反对,只不过最后都被武曌给按了下去。

如今看来这俩孩子的确是有点本事,虽然程敬微战功卓著,但打仗后勤也很重要,骆时行在这方面也算是行家。

只是对于程敬微和骆时行两个人的论功行赏,武曌却没着急,只是说道:“如今叛军尚未完全清剿,待完全平叛之后再行封赏。”

现在论功行赏也就是让骆时行跟程敬微两个人的勋爵稍微往上加一点而已,但若是等到结束的时候再论功,这俩孩子说不定能够真的封爵。

这个爵位可是跟那些勋爵不一样的,勋爵只是名头好听,但是真正的爵位有封地有税收,甚至还有就藩的可能。

武曌不想来回来去的讨论,就等着这俩孩子把事情都搞定之后,顺手再来一波大的。

朝中大臣:……

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就论功行赏有点早,但这不是想要把萧善诗的事情先略过,拖一拖冷一冷,甚至再等等,说不定萧善诗的弟弟比她的军功还高的话,到时候就名正言顺将功勋给她弟弟了啊。

可惜女皇不配合,既然如此那就换一个方向,正巧骆时行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话题——岭南贪墨案。

粮仓空着多一半,吃空饷的人数成为大唐之罪,这上面的数据每一项都让人觉得骇人听闻。

这里面甚至还直接暴露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州刺史贪墨也就是影响一州,但是岭南五管的经略使贪墨,那直接就是吸血五个州。

本来这一次叛军势如破竹的占据了那么多地方就让朝中上下都觉得颜面无光,气得不行,现在终于是找到了突破口——原来是因为经略使贪墨才导致这个结果。

如果粮草够并且折冲府有足够的兵力,岭南那些地方不可能陷落这么快!

这件事情让所有人都生气,虽然这年头没有什么真正的清官,但大家其实都很有默契,就算贪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安全不容易被定罪也不会影响什么。

经略使这吃相就非常难看了,再加上他纵容长子贻误军机,直接数罪并罚,最后的结果就是经略使全家下狱,经略使本人和长子砍头,剩下男子和女眷充奴。

这个判决看上去有些重,但是只要看看影响就知道也不是很重,毕竟他可是间接导致了邕州州城被屠。

哪怕不提百姓,邕州刺史一家的性命他就赔不起。

这件事情并没有讨论那么长时间,真正让大家讨论的其实还是另外一件事情——岭南经略使到底有没有必要。

这个位子上的人必须脑子清楚才能让岭南足够稳定,至于繁荣……大家就不想了,能不三天两头造反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非常依赖官员本人的能力,基本上就是属于遇到一个好官,岭南就稳定,遇到一个废物,岭南就是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