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第2/3页)

开什么玩笑?程敬微特地留了人保护他,就是担心出事情的话骆时行会吃亏。

当时骆时行还觉得他太过小心,现在不得不说,还是程敬微有先见之明,说不定他早就想到广州这里藏污纳垢太多。

经略使眼见骆时行软硬不吃,便决定不在他身上浪费时间,转头准备在京里找关系。

反正最后也是京中出结果,骆时行能做的也就是把这里的事情报上去而已。

不过想要疏通关系自然是要有钱有人才行,经略使当然是有钱的,税收高,账面余额不多,又吃了那么多空饷,那些钱不可能白白溜走,当然是落入了他的口袋。

骆时行依旧老样子,直接将事情陈述一遍之后把数据附送上去,全是干货,没有一点水分,甚至他还将账本都让人看管好,别被人烧了。

为此他直接让人将账本和折冲府的花名册全都送到了程敬微那里。

本来也的确想过趁着骆时行不注意毁掉这些东西的经略使:……

这孩子是成精了吧?怎么这都能预料到?

然而骆时行不是白穿越的,历史上火烧钦差的事情还少吗?为了人身安全着想他都放着刺史府不住直接住到了军营里面,压根不给经略使任何可乘之机。

倒是程敬微在得到消息之后一猜就能猜到他必然动怒,连忙写信安抚他说道:“这些人手也够,对方不过都是一群散兵游勇,你不必太过着急。”

程敬微这么说倒也不是安慰骆时行,而是真的……他当初打冯家都没这么顺手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在他手下的兵多了,装备也更好一些,并且粮草支撑充足,于是在到达前线之后接连下了五城,比当初叛军打的还顺利,直接把对面的士气都快打没了。

实际上也是对面比较轻敌,他们一直防备着朝廷会派遣大将过来,在听说派来的是交州刺史和交州司马之后,他们就放心了不少。

这两个人虽然在岭南也算是名声在外,但毕竟年少,比不得朝中那些老将,他们着实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大概也想不到程敬微就是披了一个比较年轻的壳子,他甚至比朝中那些老将还要有经验一些,毕竟他是真的跟朝廷对着干过,还差点赢了。

对面能想到的他都能想到,对面想不到的他也能防患于未然。

唯有在去邕州城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邕州的刺史应该是非常负责任的人,把城墙修的很好,并且地势易守难攻。

不过程敬微也有些费解,既然地理位置这么好,城墙也修得这么好,怎么被打下来了呢?

他这个问题骆时行都能解答:因为当时派去的人不够。

广州折冲府派去的援兵明面上是五千人,实际上去了八百人,而对面至少有六千人,哪怕那些人都是程敬微嘴里的散兵游勇,但问题在于广州折冲府的士兵也没好到哪儿去啊。

邕州这边本来真的以为援军到了,想要跟对方打个里外夹击,结果没想到经略使连自己人都骗,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邕州刺史判断失误,本身又不是什么良将,在听说城门被打开之后就直接吊死在了刺史府。

他临终之前写了一封信,为的就是劝说叛军不要伤害百姓。

然而这些叛军根本毫无人性,怎么可能听他的?于是邕州城被屠。

既然已经被屠城了,程敬微也就没有了顾忌,之前他一直不敢轻易动用火药,那东西杀伤范围太大,一个不小心可能会炸伤百姓。

如果放到上一世,他自然是不在意这些的,然而如今可能是受到骆时行的影响,觉得小猞猁说得对,那些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朋好友,死一个可能就是毁掉了一个家庭。

所以之前大部分城池真的是硬打下来的,而邕州他就不顾及了,直接上了火药将城墙上的弓箭手给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