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第2/3页)

许多人觉得这样不好,容易让地方势力空前强大,但当时没有别的好办法,所以以后要么削对方的军权,要么就是把对方调离交州。

在这种情况之下,但凡骆时行做出点什么让人怀疑的事情都容易出问题。

所以上官婉儿对骆时行这一波操作还是非常欣赏的,保持谨慎的同时却还是相信朝廷,至于巡察使是冒充的这件事情,谁能想到呢?

对方持节不说,所有证明身份的东西都有,如今只能说之前那位巡察使的死可能也有猫腻,但这就不是骆时行的责任,而是蜀中官员的责任了。

翰林们听得似懂非懂,对于上官婉儿他们还是比较服气的,对方以女子之身无论是在眼光还是在才情上都压他们一头,不服气也不行。

而就在上官婉儿为骆时行说话之后,骆时行的第二封奏疏终于姗姗来迟。

中书省在接到他的奏疏之后直接送到了中书令那里,中书令看完当即长出一口气,大笑道:“骆无咎这可真称得上是步步为营。”

每一步都不出错,甚至就算出错都有补救的机会,同时还给朝廷减轻了许多负担,这样的刺使简直就是个宝啊。

不过就算中书令这么说,他也没有觉得骆时行有心计什么的。

要知道骆时行身边围绕的都是什么人啊,都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有这样的手段不稀奇。

退一万步说,朝廷宁可要有心计有手段的聪明人也不想要个傻子啊。

中书令一边让人通知户部跟吏部不用太着急上火,一边揣着骆时行的奏疏进了宫。

这件事情太后也十分关注,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个好消息,至于冒牌巡察使一案倒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因为需要很多地方配合。

尤其是蜀中那边需要查巡察使的整个轨迹,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些都需要时间。

当然最主要的是消息怎么泄露的,再查不出来,周兴他们可是要动手了,之前他们已经暗示朝中一些大臣尸位素餐,对太后不够尽心所以才漏洞百出。

谁都看得出来周兴他们这是想要再次找借口排除异己,但问题是知道又如何呢?这还不是看太后吗?

如今骆时行的奏疏来的正好,可以给他们减轻一点压力。

所以但凡跟这件事情有点关系的人一时之间都对骆时行印象大好,感谢交州刺史救他们于水火啊。

嗯,如果让周兴等酷吏集团真的抓到把柄开始攻讦他们,那就真的不是水深火热的问题,能够感受到水深火热的前提是起码活着。

而周兴等人对骆时行感觉也不错,这位一上来就帮了他们好几次,这一次也是个好的突破口,虽然粮种问题暂时可以搁置,但那又如何呢?那是人家交州刺史机智,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武曌不是没有发觉这种情况,她也觉得周兴等人最近过分了一些,但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她需要这些人的支持,所以也只是偶尔点一点对方,却也不会真的处理他们。

周兴等人却并不想放过这样好的机会,反而游说武曌趁着这个机会将那些反武之人除掉。

武曌掌权这么久,说起来反武的人应该已经没有多少了,但实际上许多人暗中还是在筹谋让庐陵王复辟。

至于真正的皇帝李旦,大家反而无视了。

因为在很多人心里李旦跟武曌是一伙的,毕竟李旦一登基就十分有眼色的将大权交给了武曌。

许多人觉得他性格软弱担不起大事,庐陵王虽然也没好到哪儿去,但问题是人家是正统啊,本来就是被封太子然后登基的,算得上是高宗真正的继承人,所以大家才热衷于拥护他。

之前很多叛党反武的时候打着章怀太子的名号也是如此,甚至还有冒充孝敬皇帝李弘的,都是因为名分在那里,一听皇帝太子就知道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