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第2/3页)

说实话,其实种花家古代并不是没有播种机,当然在这个时候还叫耧车,这玩意西汉就有了。

可奇怪的是交州这边似乎还停留在西汉之前的时代一样,居然没有耧车。

骆时行亲自出手自然也不会单纯的制作耧车,因为耧车本身比较沉重,所以需要畜力来驱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交州,耧车就没有传进来。

如今耧车依旧不适合,骆时行索性在耧车的两边加上两个小轮子,能够用人力推动走,这个样子基本上无限接近于后世那种播种机。

只不过后世的播种机轮子是用橡胶做的,而这时代只能用竹子做,毕竟竹子易得,能够无限压低成本,而且竹子本身比较韧性,还轻便,比木轮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播种种子的不同精分了播种机的功能,比如说撒播机,这个是能够快速均匀播种,由种箱和撒播轮构成,撒播轮利用了离心远离,在推动的时候就会转动,然后种子从种箱之中落到撒播轮上沿切线方向播出。

其实这种播种机与其说是播种,更多还是用来洒肥料或者用来除草和杀死虫子的各种药剂更好。

真正适合播种的一种是条播型播种机另外一种则是穴播型播种机。

条播型适合谷物、蔬菜等小粒种子的播种,而穴播则是在农作物的播种需要一定行距和穴距的时候使用。

其实都不算很难,而且因为萧善诗比较细心,在派人过来的时候还送过来几个木匠,这些木匠都是老手,而且是庄园内的木匠,跟骆时行也算是合作多次。

于是不用半个月就搞出了成品,一个月之后,已经有一部分脑子比较灵活的小娘子开始租用了这些农具。

好的农具能够节省人力,从而让人耕种更多的土地。

只不过这些小娘子大部分都是咬牙租种了自己能租种的最多土地,就算节省更多的时间和体力也不能继续租种,因为每年也只能租种一次。

所以大部分小娘子没租用,而那些租用了的小娘子脑子都十分灵活,她们把自己从繁琐的农活之中解放出一部分体力之后就开始找别的出路。

别说还真的让她们找到了——她们竟然开始在庄园里卖饭!

好多人因为现在正处在最适宜种植的时候,大家都担心若是慢了容易收成不好,所以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田里干活,做饭是不要想的,最多也就是晚上回去随便弄点糙米跟菜蒸一起,捏成饭团的样子第二天带到田里。

可每天回去的时候都已经疲惫不堪,大部分人是没有力气做饭的,有些带着孩子的小娘子还要给孩子准备另外一份比较好消化的饭食。

这就导致等她们给孩子准备完之后轮到自己就匆匆随便煮点粥喝,这粥还不敢煮太久,因为柴也是要钱的。

那些租用了农具的小娘就是瞄上了这一点,然后开始制作一些米粉之类的繁琐东西开始卖。

她们也不完全收钱,用东西来换也是可以的,别说,生意还挺红火。

来租地的小娘子有很多都曾经在工地上做过工,手里多少有点存款,倒也不是完全没钱。

骆时行知道这件事情还是管家报上来的,然后小心问道:“小郎,要管一管吗?”

那地方好歹是使君的庄园,虽然庄园没建起来,但地方已经圈出来了,那些小娘子拎着个篮子沿街叫卖感觉也不是回事。

如果不是这样,管家也不想管太多。

骆时行听了之后一脸奇怪:“管她们做什么?随她们去。”

实际上骆时行还觉得挺高兴的,无论什么时候努力生活的人都会让人觉得有希望,这些小娘子身上有一股很难得的韧劲儿,感觉哪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给她们一点机会,她们就能努力向上迎接朝阳。

骆时行最近被交州城的各种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当初刚到北带县缺吃少穿的时候都没让他这么难受,在这种时候看看这些人就觉得又有了干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