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第2/3页)

如果家里缺乏劳动力而不能让孩子住宿读书的话,骆时行一时半会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想要面面俱到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先办起来然后再思考以后的情况。

阿勒真听了之后双眼一亮:“也就是说以后孩子们读书也能参加科举对吗?”

骆时行有些不确定说道:“应该吧?别急我写信问问经略使。”

大唐对于外族其实还是很包容的,投降的将领也能在大唐为官,没道理岭南本来就是属于大唐的领地,这里的人不能做官吧?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要问问才行,要是办了县学,大家花钱上了半天学结果不能参加科举那就要出事情了。

阿勒真听了之后却撇嘴说道:“经略使能知道什么?”

他算是发现了,岭南这边一直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经略使,各地发展各地的。

广州那边本来就占据地势之便,有港口气候也不错,自然发展得好,他们这边山区多路难走,那就是自生自灭。

骆时行说道:“他不管事情也可以上书给京里问问嘛。”

阿勒真就很担心经略使直接拒绝他们的要求,毕竟这种事情太麻烦了,之前岭南那么多年没有各级官学不也过来了?

实在想要参加科举也可以走乡贡嘛,何必那么费事呢?

因为跟经略使打交道比较多,阿勒真感觉他都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经略使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复了。

骆时行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经略使这个人你说他大奸大恶吧,算不上,毕竟听说不是很贪,广州的治安也算不错。

但你说他是好官也的确算不上,说平庸都是夸他,一个地方官连点责任都不想负,也太失职了一些。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跟经略使说,所以骆时行在写信的时候还特地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如若经略使与朝中来往书信不便,我可代为奏请。

经略使看到最后的时候人都麻了,也就是说骆时行给他写信询问只是客气一下,代表着尊重他这个经略使,但如果经略使推脱责任的话,人家就要给京里写信了。

经略使一点也不怀疑他这句话的真实性,这一位又不是第一次给京里写信,搞得京里那边还斥责过他,说他难担重任。

实际上经略使也没打算推脱这件事情,他还担心拒绝的话消息流传出去,他要被骂上天的。

不过骆时行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点不太好,正好赶上了过年,朝廷封笔,他也来不及询问,只好先写封信告诉骆时行让他耐心等待,年后他立刻写信给朝廷。

既然如此骆时行自然也就开始等,过了年之后,经略使用最快的速度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请立官学。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哦豁,整个岭南居然都没有一所官学!

武曌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教化百姓本来就是当政者的重点工作之一,甚至如果有成果的话还能记入史册,青史留名。

而岭南之所以没有成立官学也是因为有其特殊的地方——这里一直都是作为流放地出现在各级邸报上的,要不然就是俚户造反,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经略使也说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文盲太多,不服王化,不懂礼义廉耻,所以更应该让他们学习,用儒家思想影响这里的人,若干年后说不定风气也能为之一清。

至于流放过去的官员后代,那就看当年是怎么判的呗,如果明确规定了后代不得录用,那自然是不能上学读书的,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当普通人来处理嘛。

这倒也是个办法,武曌忽然就想起来之前她收到的情报,骆时行在北带县好像就搞了个私学,所以北带县如今是整个交州,甚至是整个岭南最稳定,心里也是跟大唐最亲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