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第2/3页)

这个针对的是读书人,不过想要面向大众的话,还是生活用具比较好一些。

当然玻璃餐具是不可能的,现在的玻璃品质达不到餐具的要求,但是他可以做别的啊,比如说花瓶。

但凡家里有点财力或者买了房子的总是要在家中弄点摆设的,岭南这边不说四季如春,但鲜花常年开放是真的,雨季有雨季的花朵,旱季有旱季的植物,按照瓷瓶的形状制作一批玻璃花瓶投放市场应该比较不错。

除此之外就是镜子,铜镜毕竟太过珍贵,能用得起铜镜的人家并不多,或者说是用得起大铜镜的人家并不多。

玻璃制成的镜子在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好处,因为这玩意比较灵活,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

至于水银的来源,这个可以说是最简单的,直接把朱砂加热就能得到水银了。

骆时行在不了解历史的时候一直以为古人用的镜子都很模糊,看不清人。

等穿越过来之后才发现,其实古代的铜镜除了自带黄色之外,其实清晰度已经很高了,根本也不会出现古人看到清晰的玻璃镜会不习惯的情况。

颜控是贯穿大唐,或者说是这片土地上下五千年的属性,尤其是封建帝国将颜控这个属性发扬到了极致,如果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就算再有能力也未必能够做官。

镜子投放到市场之后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买不起大镜子难道还买不起小镜子吗?最小的镜子也就巴掌大。

一开始骆时行都没想到大家会对镜子这么热情。

前面的文房用具和花瓶虽然也吸引了很多人,不过卖的也就那样,有闲钱买这些东西的人毕竟少。

他定价又不是很便宜。

一开始他倒是想要走平民路线定的价格低一点,然而这个想法直接被王璿打回。

王璿很不客气说道:“物以稀为贵,定太低反而不好。”

骆时行有些莫名:“这个也算不上珍贵吧?”

王璿直接问道:“现在产量很高吗?”

骆时行:……

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现在玻璃的产量受限于绿矾的数量,这就很坑爹了。

王璿似乎看出来了他的想法直接说道:“商队已经从吐蕃开始往回走,带回来了不少绿矾,这一路上从六诏那里也买了不少,只是因为不能运送更多所以才买的数量有限,但即便如此,石英矿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之一。”

既然产量不够高,你定的价格低也没用。

真要这样的话,要么就是让订单堆积到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完的地步,要么就是完全不开放预售,然后让黑市的玻璃制品被炒成天价。

骆时行最后只能将价格定的稍微高一点,按照目前的物价来说,买一面等身高的镜子,几乎能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口粮了。

就算仅仅是粮食也能体现出这玩意的价格有多么昂贵。

然而骆时行大概是低估了大家的购买力,更不要提镜子投放没多久就正好遇到了三月一次的集市,结果就是前脚刚送到铺子里,后脚就都没了,甚至还不停的有人预定。

骆时行只好派人在门口站着喊:“不要抢,不要争,首批产量不高,盟主正在扩建,以后人人都有!”

然而还是没拦住这些人预定的冲动,骆时行看了一眼订单,直接将预订通道关闭,并且拒绝修改预订订单,从根本上防止那些下了订单的人转单。

至于出货之后他们会不会高价贩卖,骆时行也没工夫去管了。

骆时行看着那一摞订单简直头都要秃了。

萧善诗看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就笑得不行:“这些都是钱啊,为什么不开心?”

骆时行没好气说道:“我又不是为了赚钱才搞这个的,我还要做别的东西啊,这些订单说不好就要做到明年才行,除非大规模地扩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