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盛世一统15(第3/5页)

十一月初,各地方的乡试成绩就出来了。

有的考上了喜极而泣,家中张罗庆贺。有的是愁云满布,连回去盘缠都没了,只能靠走的,可还能如何,今年加恩科便是不死心想来试试的,其实学问不扎实,该后年考的。

考上举人的那就要赴京参加明年二月的会试和殿试,有人不差钱,那就家里摆完宴,早早租车马到京里备考,也能提前摸摸京里主考官的风向、喜好,到时候写文章投其所好,想得个好分数。

差钱的——都考上举人了,就是以前差钱,现如今成了举人老爷也不差钱。想当初顾兆考上举人,镇上乡绅捧着银子钱匣子来他家给他主动送钱的。

像顾兆这样不收的应当也是有,不过少数,大部分都会拿了。

乡绅说话可好听了,说什么只想沾沾举人老爷的光,不是为了办事云云,这话一说,加上当时家里被大喜冲昏了脑袋,不知不觉就收下来了。

所以除非家中有事走不开,大部分举人都是早早到京里。这个年自然是京里过了。

十一月中,黎府就派了车马去西坪村接老太爷回府。到了西坪村已是十二月十二日,还算是走的快,一路没怎么耽搁。

这个季节入冬,天又没特别冷下来,是村里最为难得自在的时候。

地里庄稼收完了,播了冬小麦的种子,只留半亩一亩种个大白菜大萝卜这些,好等冬日里自家吃或是卖到镇上的。

以前这时候,村里汉子闲了那就是睡觉、吃饭、进山捡柴火、扎堆聊天,也有打牌的,不过不赌钱——西坪村有规矩不许赌钱,加上王二狗例子在前,谁敢啊。

好日子是过腻味了,赌钱玩骰子败光家底。

今年多了一处,送自家孩子去学堂的,自然东西两村男人都送娃娃。以前除了村里富户,谁敢想送娃娃念书?那就是家里在富裕也不敢这么来,光束脩一年就二两,还别提纸笔墨了。

现如今不同,东西坪两村有了族学,两村孩子束脩一年半两银子,黎姓、顾姓更是不要束脩钱。自然笔墨纸砚要钱,但能用最便宜的。

最重要是,读书成绩好了,还给奖银子!

每年考试成绩前三的,第一名三两银子,第二名二两,第三名一两。

“其他姓也行?”

“不是黎家顾家娃娃,其他娃娃比他们强了也给银子?”

赵泽耐心倒是好,一一回应村民。

“是,只看成绩不看姓氏。”

“乡亲们请放心,我们学堂的夫子考核成绩定不会看姓氏定成绩。”赵泽保证,他知道村民想什么。

大家伙这会放了心安定了。

赵泽是秀才身,屡屡考举人都是落败,本是丧了斗志,已经开始培养儿子了,可如今村里盖了族学,请的还是进士举人做夫子,赵泽听闻消息时,兴奋激动难掩,心中也升起了再战的心思。

如今在族学教书启蒙,用了工资养他儿子和他自己科举。教完启蒙学前班识字,回头还要去补中班的课程。

村里娃娃识字启蒙多了,大多乡亲都想‘试一试’,反正一年半两银子,也不算太贵,加上纸笔用最便宜的,要是自家娃娃是根好苗子呢?

黎家的气派院子就坐在村中,路过的村民谁不心里羡慕,都想做‘黎大’,自家孩子当官,他们被叫一声老太爷、老夫人。

因此东西两村孩子启蒙率还挺高的,也有远一些的村子送孩子过来。

中班小班进度,那就是年纪大一些已经过了启蒙的,像是今年恩科院试,王元和木二郎就去参加了。而黎二家的健安、冬冬,顾家的顾晨顾阳这四位是参加童生考试。

黎府车马到的时候,村里可热闹了。无外乎,喜讯太多了。

李桂花这些天,天天到黎府院子里吹牛磕牙,嘴里喊亲家公,脸上是喜气洋洋的,这里茶水、瓜子花生干果是免费吃,一闲下来,李桂花可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