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建设昭州21(第2/5页)

“好。”

刘老爷捧了个木匣子,是笑呵呵来送这宅子地契的,连带的还有两定金子。

“老爷们喜欢拿去用,不过宅子怎么住还是自家的舒坦……”

意思这宅子地契送了顾大人顾夫人。

“刘老爷借我们一家住已经是善心了,哪里还能要这宅子?”黎周周拒绝了,见刘老爷急了,便认真说:“我家相公不是贪财的官,昭州穷苦,他想的办法带昭州百姓一起富裕。”

刘老爷说的恳切:“顾大人爱民如子,小老儿送个宅子又如何了?”

总之说不通。黎周周见刘老爷不信他刚说的话,顾大人一心为民想改善昭州百姓境况,并不是为了贪敛钱财的。这真心实意的话,整个昭州,没有一人肯信。

哪怕是说顾大人是知己的吉汀县令也是如此。

爱民如子做好官,和收不收奉承收不收银子是两码事啊。

刘老爷有钱多着呢,有宅子也多着呢,愿意送,为何不收?这天下还有不收孝敬的官?那两袖清风的清贫官只能是戏文上有的。

所以当初顾兆到了昭州,刚开始要修路要办事,给自己先立了个‘不贪财不好色就图名’的标签,不贪,这是因为要上升要得名,才不是因为不想贪。

昭州下到百姓衙役兵卒上到各大商贾才觉得正常。

“顾夫人放心,小老儿绝不外传,今日之事小老儿若是传出去那全家不得——”

“刘老爷万万不可,不做赌咒发誓的事,今日我才来,人多眼杂的。”黎周周知道说不通了,因为他说完后,刘老爷是不死心想变着法再求他收下东西,于是沉吟了下,说:“这样吧,刘老爷若是有心,这个匣子收回去,明日你带上家中两个子孙过来,我这边正缺人手——当然刘老爷要是不嫌弃,家里少爷们给我打下手那便是帮了大忙了。”

“哪里嫌弃啊,能跟在顾夫人身上学东西都是他们得了大造化的。”刘老爷喜不自胜,当即一通的吹捧,都忘了塞匣子这事。

等王家的四哥儿送客出门,他才想起来怀里这匣子没送出去。

还真没收下?

有了王老板的巴结奉承,如今整个昭州都想如王老板那般,顾大人那儿钻不过去,钻顾夫人这儿啊。再者说,顾夫人做买卖,其实跟他们这些商贾的更合适。

刘老爷家是有家底,可子孙没本事,都是靠租地米粮吃饭,以前没门路没办法,如今有了机会自然要给孩子多谋个本事的。回去就挑伶俐的子孙,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也不拘着嫡庶,要能吃苦的。

有的孙子被他夫人养的娇气坏了,这能送到顾夫人跟前?

“老太爷怎么就心疼那个贱蹄子生的,咱们三郎为何没选上。”正妻自然不高兴在屋里闹。

“你还说,娘宠了三郎你又惯着,在家里跟个小霸王似得,他去顾夫人那儿是做小少爷还是当跑腿打杂的?你舍得你不心疼?”当爹的现在嫌儿子受不了苦了。

正妻一听是跑腿打杂也心疼儿子,可那到底是顾夫人跟前啊。

如此的纠结难受,可苦了她了。

“以后对三郎管的严些,别松了,咱家人多子孙多,我虽是嫡子可娘生了那么多儿子,我又算什么要紧的,自家的孩子再是个没出息的,以后要是分了家,拿什么过活?”

妻子:“我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以后三郎屋里穿衣吃饭小事我官,外头的事你当爹的管我不插手了。”

刘家大宅夜里是好好热闹了一番,各房都有各方心思,选上的两位自然是高兴,没选上的庶出小妾生的,那就自怨自艾的多,嫡出的口舌要多了许多。

黎周周这边一概不知,晚饭和福宝一起用了,吃完饭溜了下汪汪,洗漱后便早早上床给福宝讲故事。福宝听了下故事,翻了个身,说:“阿爹,爹爹说大龙的故事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