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京中翰林4(第3/6页)

仆从便说:“顾大人您瞧院子里摆的海棠花那位置,要是太阳光线照到海棠花上差不多便到了。”说完躬着腰,问顾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没。

“后院的书都能看?”

“回大人,除了藏书阁的书,这里钥匙是有施大人管的。”

施大人就是翰林院的一把手,翰林学士正五品。之前说了,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上早朝,以及进宫入内阁办差,除了翰林院的一众。

为啥翰林院离皇宫正门进,就是因为皇帝经常宣超入宫,有草拟文书、奏章、写圣旨的功能。

顾兆在自己桌子前看了一本书,茶喝了第二趟——仆从添茶添的勤快,跑了一回厕所,回来时见到院子中的海棠花光影亮了,便见到了传说中的施大人。

顾兆行礼,“施大人,下官顾兆第一天来赴任。”

施大人年岁六十左右,穿着官服很清瘦,留着胡子,修剪的很整齐,眉目略有几分严肃,和严二哥有点像。顾兆心想。就那种端正肃穆的气质。

“嗯。”施明文颔首,便回主院去了。

顾兆便回了办公室,一进去,原本就他一人,如今三位全来了。肯定是他跑厕所的时候,对方一看就是熟练老员工,摸得清施大人什么时候到,所以提早赶到就成。

之后便是寒暄介绍客套了。

翰林院上下有官阶的一共六十人,仆从杂役四十人。检讨四人,编修四人,修撰三人,往下了还有典籍、侍书、待诏、孔目等等。

与顾兆同屋的其他三位检讨,年纪最大的姓梁,是康景四十三年的探花,少年成名,二十岁中的探花,结果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三年也没见动一下的。如今三十三。

田大人是上一届二甲,考庶吉士考进来的。三十一。

另外一位赵大人同田大人一届,二十八。

顾兆:……他二十五。

大家坐下说说话寒暄过,便各干各的事了——看书。

他们屋里就有书架,看完了不够后院还有一院子的藏书。顾兆在上了一天班后,终于知道为何康景帝当初说让他来翰林院磨练磨练了,在翰林的主要工作就是看书看书学习做学问写文章。

做五休一的班。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一朝考中得了官职,本该是热血沸腾想大展拳脚的时候,结果进了翰林又回到了上学时代,是很养心性,考验定力的。

顾兆一早上虽说是看书,其实并没有看的太进去投入。

翰林是五年一大考,考试时间随机抽查,成绩坏的直接刷下去随便派遣外地,像梁大人这般在这个位置待了十多年,就因为文章不好不坏,没什么晋升前途,这就属于黑翰林了。

红翰林,也有,本朝出名的褚大仁,寒门出身的榜眼,在翰林院编修做起,连着三年从七品到从五品侍讲,入内阁做学士,正四品,如今官拜二品。

顾兆本来还奇怪,翰林院大家伙从上到下都是清闲,迟到早退,早上九点多上班打卡,下午四五点就放了,怎么就不怕圣上宣召?

不是说有草拟诏书等功能吗?

如今顾兆才知道,早期是的,前两届皇帝时就很爱动用翰林院,到了康景帝这时,步骤变了一下,翰林院成绩拔尖,文章写的好的,先被挑去内阁,做了内阁学士。

这内阁在皇宫里,皇帝要是找人写文书,不比找翰林院的人近吗?

翰林院向内阁输送顶尖秘书人才,只要能近天子身边,你文章写的好,天天面见圣颜,从秘书跳板到别的地方,升的就会快。

这就是为什么说翰林院清贵,有前途了。

清闲和贵重不冲突。

下午四点半,施大人就走了。施大人前脚刚踏出院门,就有仆从提着茶壶来给各位大人添茶,只添了一半。

其他三位大人便各自收拾,早早回家了。顾兆等人都在收拾,才反应过来,看着桌上茶盏的半盏茶,不由心里失笑,面上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