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惊险的天皇证道(第2/5页)

可惜他不该一开始就和众仙搅合在一起,尤其是不该和截教那帮妖族出身的弟子走太近。

人妖势不两立,即便是普通人族眼神不好,分辨不出那些是妖族,但是人族气运能够识别出来啊!

种族气运出于本能不想让妖族获利,再加上李牧之前的布局,伏羲部落的人对他们态度冷淡也就不奇怪了。

若是一开始就单独进入人族,或许他受到的待遇就会大不相同,起码前来向问道的人会多上很多。

……

另一边的广成子同样在反省失败原因,只不过他和玄都的看法不一样。伏羲部落人族的排外,让他将目标放在了人皇身上。

凡人的观念立场,归根结底还是在后天生活的环境之中形成的。若是能够将人皇找到从小就开始培养,又何愁分不到功德?

即便是什么都不做,顶着一个师尊的名头也会有不小的收获。尤其的对传教来说,若是有人皇配合,更是无往不利。

当然,这种近乎吃独食的做法,也是非常拉仇恨的。若是操作的好也就罢了,搞不好还会令人皇记恨。

毕竟,功德那玩意儿谁都不嫌多。顶着师尊名头,就分走一大笔功德,谁的心里都会不舒服。

所以想做好这件事,一是要不怕得罪人,二是要拿出真家伙教授给人皇免得遭到记恨。

做出了决定,广成子对天皇之事就不再上心,反而关注起伏羲部落的内部发展起来。

一面学习伏羲的部落治理模式,一面又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拿出解决方案。

如果不是仙道中人,凭借这份好学的份儿,广成子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贤臣。

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成子的政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如果李牧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叹成功没有侥幸。若是肚子里没有货,广成子也成不了人皇之师。

真要是随便放个阿猫阿狗上去,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拿走功德,那也太过想当然了。

不同于伏羲的内定,后面几位人皇都是人族内部角逐出来的。就算是背后有来头,那也是击败了无数竞争对手之后,才证道成功的。

若是拜了一个废物师父,学习了一肚子没有的东西,那什么去证道?

扶龙庭也是有讲究的,只有成功获得最后胜利才有所收获。要是辅佐的蛟龙在竞争之中失利,证道人皇失败,那就成事故了。

下注失败,莫说获取功德,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一个未知数。

尤其是三皇五帝的时代,搞出了世故那就是破坏人族大兴,将直接影响上面大佬们的计划。

这里面隐藏的因果一旦爆发,圣人弟子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

大家都忙碌了起来,李牧却变得悠闲了起来。最糟糕的预想并没有发生,显然诸圣弟子并没有搞无端迁怒。

想想也对,现在又不是量劫期间,大家的智商都还在线。

谋划天皇功德失败,那是自己手段不够,沉下心来总结失败原因,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才是王道。

洪荒可是讲究因果的地方,因为自己失败,就跑去找成功者的晦气,凭白无辜的沾染因果,绝非智者所为。

没有人捣乱,伏羲的天皇之路进展那是一个顺利。

凭借建造房屋、织布、推广渔猎、蓄养牲畜、家禽的功绩,威名远波的伏羲获得了人族部落的广泛认可,被公推成为了人族共主。

作为初代人族共主,那完全是一片空白。不管制度、权责,还是统治模式全部都没有。

意识到这种混乱管理模式的伏羲大帝,果断选择召集各部落首领问策,建立早期的人族政权。

当然,这里面肯定少不了李牧的手笔。作为享誉人族的贤者,自然不肯缺席这种影响人族未来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