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清观(第4/4页)

不光圣人走了,就连那位玄都大法师见势头不对,为了躲避交际的麻烦,也紧跟着闪人。

明白圣意已决,众人不约而同的冲太上圣人讲道方向一拜,感激万分地说道:“多谢圣人传道!”

人心淳朴,甭管太上圣人是为什么传道,众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几次听道的收获,最少替他节省了数百元会的时间,堪称是悟道保送直通车。

拿了这么大的好处,要是还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有什么区别?

圣人高高在上,不需要他们这些小修士报答,他们能够做的也就是传道了。

想了想之后,李牧决定往后自己立下的道观,就叫“三清观”。

类似想法的估计不只他一个,估摸着后世三清观遍地,也是这个时代传道带来的影响。

要不然光靠几个圣人弟子努力,截阐两教可能还有点儿知名度,人教靠玄都去传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间交流一番,就各自踏上了归家路。洪荒大地广阔无比,即便是仙人也难以横渡,此去经年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永别。

伤感是在所难免的,包括李牧也没能例外。尽管大都数时间都在闭关,几百年都难得一见,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交情。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成千上万,但是却全部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地步。

要不然这种离别时刻,还真不一定能够立即适应过来。

“浮云道友、水云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别吧,待立下道场之日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几位同道提出了告别。

不是他不想拉人报团取暖,实在是自己的秘密太多,不适合和熟人接触太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实力。龙不与蛇居,即便是朋友,随着实力的差距不断拉大,大家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李牧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维系这种关系,保持一定距离不让友谊变质,对大家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