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页)

江南是科举考试考中人数最多的地方,但是这几年严格控制江南的录取人数,这就导致江南学子们的竞争非常激烈。

北方是科举考试比较差的地方。哪怕朝廷放宽,北方录取的人数也不多。北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没有江南多,还有北方比较穷,能读得起书的学子也比江南少,只有江南人数的一半。

之前,苏辙申请去北方任职,赵旸就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鼓励北方人读书,参加科举。

苏辙调去北方的第一年,赵旸就派太阳书局的人去北方开设了一间太阳学堂。

在苏辙的鼓舞下,北方太阳学堂的学子们越来越多。虽然只能在太阳学堂读几年书,但是对北方学子们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这三年来,北方读书识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他们读了书后,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就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只是愿意还不行,还得搞一些优惠政策。

赵旸之前取消了不少优待读书人的政策,但是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取消。

北方真的太穷了,又经常被西夏和辽国骚扰。如果不保留一些优待政策,北方人是不愿意去读书的。

苏辙调去北方任职,除了扩大读书人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发展北方的经济。

这三年来,在苏辙的治理下,北方发展地还不错。不过,不彻底解决西夏和辽国,北方的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

这时,元松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殿下,张福求见。”

赵旸一听这话,忙说道:“让他进来。”

没过一会儿,元松就带着一个二十多岁,长相清秀,身材清瘦的内侍走了进来。

“见过殿下。”

“起来吧。”赵旸温声问张福道,“都准备好了?”

“回殿下的话,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殿下一声令下。”

赵旸看向元松,吩咐道:“元松,你去一趟司天监,让他们在下个月内选出最好的日子。”

“是,殿下。”元松说完,退了下去。

赵旸又问道:“船没问题?”

“殿下,所有的船都试了,没有任何问题。”张福非常认真地汇报道,“小人也把所有的船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三十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下水也没有问题?”

“没有,一切都正常。”

听到张福这么说,赵旸心里就放心了。

“从明天起,开始准备物资。”

“是,殿下。”

接下来,赵旸非常详细地跟张福说准备的物资有些哪些。

张福是张茂实收的徒弟,也可以说他从小被张茂实抚养长大,深受张茂实的影响。不仅武艺高强,并且做事谨慎认真,最重要的是他对赵旸忠心耿耿。

三年前,赵旸研究大宋舆图时,忽然想到了海上贸易。

其实,大宋的海上贸易非常繁华。这些年来,大宋的瓷器、茶叶、药材和布料源源不断地卖到海外。

赵旸想到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他认为大宋的海上贸易这么繁荣又方便,为什么不学郑和下西洋,这样会让大宋的海上贸易更加繁华。

除了把大宋的东西卖去海外,还要把海外的东西带回大宋。

赵旸就跟宋仁宗提出派人下西洋的提议。

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是非常客观的。

宋仁宗赞成了赵旸的提议。

从三年前起,赵旸就为下西洋做准备。

下西洋前的准备真的太多了,当然首先得准备好船。

宋朝的船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赵旸觉得跟明朝的船相比,还是逊色了点。他就让皇城司的工匠们把明朝的船弄出来,当然不能舍弃大宋船只的优点。

结合明朝和宋朝的船只的优点,创造出新的船。

就在去年的夏天,新的船只造了出来,并且一直在试水。

试水到现在,终于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