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三年后, 二月初。

今年对学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今年要考新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和殿试。

两年前,新科举考试已经实行了。不过,那个时候考的是童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年一考。今年正是考乡试的时候。准确来说, 今年也是新科举考试的正式第一年。

虽说新科举的童试已经考了两年, 但是乡试、会试和殿试却是第一次考。

童试是新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考试, 也是最容易的考试。用“门槛”来形容最为合适。

既然是门槛, 那么重要性肯定及不上乡试, 所以学子们才会把今年的乡试、会试、殿试当做新科举考试的第一年。

当然, 今年除了考乡试、会试和殿试, 也还要考童试。

童试里的县试和府试每年都可以考,但是院试并不是每年都可以考,而是三年考两次。今年,正好也能考院试。

两年前的童试,狠狠地虐了一把全天下的学子们。虽说童试是新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但是它要比旧科举考试的解试难很多。不止如此, 从两年前起,新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也减少了很多。还有,对读书人的优待政策也减少了不少。

宋朝绝对是历史上对读书人最好的朝代,不仅每次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多,还非常优待读书人, 比如说各种减免政策,还有当地府衙的各种补贴政策。

赵旸觉得如果只优待读书人,那么对普通老百姓就不公平,毕竟大宋的江山不是只要读书人。

新科举考试实行的时候, 就减少了读书人的优待政策。当时, 全天下的学子们还抗议来着, 结果被驳回了。

赵旸曾经在朝堂上说过,大宋是老百姓的大宋,并不是读书人或者士大夫的大宋。

虽说有一句话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这并不对。读书人太过自视甚高,并不是好事。所以,必须减少对读书人的优厚政策,让他们不要太过自以为是。

如果想要光宗耀祖,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好好读书,参加新科举考试,不要整一些有的没的。如果没有优惠政策就不能好好读书,就考不□□名,那就说明你没本事。

因为这件事情,全天下的读书人对赵旸这个皇太子有些不满。不过,赵旸并不在意。

除了对读书人的要求提高了,对武将们的要求也高,赵旸很是一视同仁的。

学子们见太子殿下对武将们也非常严格,心里对他的不满这才减少。

这三年来,除了新科举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武举考试也热热闹闹地举行着。

以前,没有什么人参加武举考试,导致武举考试形同摆设。不过,自从对军营,对武将们的官职进行改革以后,参加武举考试的人就越来越多。

想当兵很简单,但是想要在军营中升职,必须通过朝廷的考核,这就不简单了。

关于官员和将士的考核制度渐渐完善了起来,同时也变得难了起来。这三年来,每年通不过朝廷考核的官员和将士们很多,这些人都是浑水摸鱼之辈。当然,也有不少官员和将士降了职。

新的考核制度极为严厉,不过对有真正才能的官员和将士们来说是好事。

因为这事,不管是地方的衙门,还是朝廷的气象都焕然一新。当然,那些没有好的出身,却又真材实料的官员和将士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会让他们更加卖力地为朝廷效力,造福老百姓。

还有审计院,因为有它的存在,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被扼杀了。准确来说,被控制地非常好。

除了新科举考试,这三年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武将们的地位提高了很多。

两年前,武将们刚上朝参政的时候,并不是文臣们的对手,但是武将们团结一心,硬生生地抵抗住文臣们的欺压和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