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见

九月末,持续了几日的高温被一场突来的秋雨打破,燥热散褪,带来些许难得的凉意。

万物似被洗透了般的干净明亮。

搬来城北的第三天,陶音便喜欢上了这里。

干净的街角,林荫葱葱的青石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樟香气,秋日午后,踩着树影斑驳的路面,人的心情也跟着舒爽了几分。

只是有一点。

这里的路口拐角都很相似,她有些路痴,方向感很差,搬来的这几日已经走错了好几次。

巧的是,每次走错的还都是同一个路口,导致街边乘凉的老奶奶在第三次见到她时,直接笑呵呵地给她指路:小姑娘又来啦,是前面那条街。

她只能靠街边的门店来辨识。

陶音目光掠过店面门牌,如果没记错,前面不远处应该有家花店。

她往前漫步,经过一家面馆,店门口围了一些人,还有一位摄像的。走近了后,听了旁边围观人群的讲话,大概清楚了原由。

前两日,这家店的老板见义勇为,救了一个落水儿童,自己却不幸意外身亡,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里面对家属进行采访。

陶音顿了顿,不自觉停下脚步,视线落到店内。

透明的玻璃门里,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面色凄哀,面对记者的采访不时哽咽,怀里的小孩子似乎还没了解情况,手里拿着个小汽车在玩。

看了一会儿,陶音垂下眼。

“请问。”旁边突然传来个声音。

陶音抬起头,是电视台的摄像师,见她望过来,对视两秒,他忽地笑了:“你是陶辰华的女儿吗?”

陶音愣了下,点了点头:“我是。”

这人笑的亲切,可她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个人。

“我是都市新闻的摄像记者,姓徐,”徐记者看出她的疑惑,解释道:“你应该不记得我了,当年你父亲……”

他顿了下,筹措着言语:“我在做你父亲英勇事迹的采访时见过你,当时你还小,时间一晃你都长这么大了。”

徐记者从事新闻职业多年,采访过的事件和人不计其数,但却对陶辰华的女儿印象深刻。

当时的小女孩蹲在路边,低着头安静地抹着眼泪,任谁去哄都不说话,在采访快结束时却突然拽住他的衣角,抽泣着问他:叔叔,我爸爸为什么为了别人家的小孩,不要我了。

他记得他当时安慰说:“你爸爸没有不要你,他也不想发生意外。”

小女孩眼睛哭得红肿肿的,之后没有再讲话,松开他的衣角,再次低下了头。

孩子那双单纯又带着不解的眼眸,时隔多年徐记者仍记得,再次见面,陶音的模样基本没变,只是长开了些,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陶音当时才八岁,对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记者根本没什么印象,不过她很快弯起眉眼,微笑打招呼:“您好,叔叔。”

徐记者笑了笑,温和地问:“你这些年过的怎么样,你妈妈还好吗?”

她应了声:“我和妈妈过的都很好,劳您挂心了。”

徐记者欣慰地点点头,还想再说点什么,那边的同事突然叫了他一声,他扶了下眼镜,只好拿上机器,掏了张名片给她:“我这边还有事,以后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可以找我。”

陶音接过名片:“好,谢谢叔叔。”

她目光在这位记者背影上停了会儿,慢慢收起视线。

这时,手里的电话响了。

陶音接通,听筒里沈慧姝的声音温柔:“音音啊,你快到家了吗?”

“还没,”她刚想说遇见了那位徐记者,犹豫了下没开口,目光瞥见前方一块薄荷绿色的牌子,朝那边走:“我快到花店了,买了花就回去。”

今天是沈慧姝和陶辰华的结婚纪念日,陶辰华在世时,每年都会买一束白雏菊送沈慧姝,有一次陶音问他为什么不给妈妈送玫瑰,就因为妈妈喜欢白雏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