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终章

洪佑四年,皇帝率文武百官进入顺天府,由于皇帝在北平的威望极高,入城之时,顺天的百姓自发的至城楼前跪迎。

禁军护卫,天子仪仗进入京师,百姓们跪在道路两侧连连叩首,“陛下威武。”

“陛下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天地,皇帝坐在玉辂内,命左右将卷帘卷起,与皇后一同向车外招手。

京师的紫禁城仿照金陵紫禁城所建,格局基本一致,但规模要大许多。

皇帝正式迁都后,短短数年时间,京师的繁华便远超金陵,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强军备,此后长达数十年,北戎不敢来犯,而东边海岛的倭寇也被水师阻挡在关外。

洪佑五年春,正旦大朝会,入京朝贡的邦国远超几朝先帝之和。

洪佑六年,晋王赵哲大婚,娶民间王氏女,次年,晋王夫妇诞下一子。

——顺天府京师——

晋王携妻儿入宫请安,“臣赵哲,恭请圣安,皇后殿下安。”

乾清宫内,皇帝抬了抬手,“赐座。”

“谢陛下。”赵哲起身,牵着妻儿缓缓坐下。

此刻晋王妃怀中抱着一个刚出生刚满月的婴儿,正睡的香甜。

待妻子坐好后,晋王将孩子抱起,抱到赵希言与皇后沈氏跟前,“蒙兄长赐婚,方有今日,特携妻儿前来谢恩,也请兄长为小儿赐名。”

赵希言伸手抱过孩子,小手握拳忽然醒来,但见皇后后并没有哭闹,而是瞪着与她母亲一样的双眼,“禾儿,你看。”

沈皇后看着孩子,醒来后竟不哭闹,“这孩子日后一定有大出息。”

“请皇后殿下赐名。”晋王道。

沈皇后思索了一会儿,“孩子是父母的恩赐,钰,宝也,不如就取名为钰吧。”她转头看向皇帝。

赵希言点点头,“这个字好,小娃娃生得漂亮,如玉一般。”

晋王遂携妻子跪伏,叩谢道:“谢陛下、皇后殿下赐名。”

——

洪佑七年,此时距皇帝大婚已过去四年,然内廷一直无嗣出,眼见皇帝迈向不惑之年,这让群臣万分焦急。

尤其是晋王大婚生子之后,文武百官便再也沉不住了,联名上书皇帝,请求再挑选良家子。

登基多年的皇帝,不用动怒也能轻而易举的说服百官,总是能找到理由搪塞过去,不敢再朝堂之上大闹的朝臣,便只能堵着皇帝的出行。

“陛下,而今陛下已娶妻三年,然中宫一直未有嗣出的消息出,国本不立,则无法安天下,而今盛世,皇嗣却无所出,这让臣等都为之担忧,请陛下三思。”大臣们拿着笏板堵在了乾清门前。

皇帝静坐在步辇上,“皇嗣固然重要,但朕如今尚在盛年,诸卿担忧什么呢?”

“早立皇储,可安人心。”有大臣道。

“是太子立了能安人心,还是明君政策,创造盛世可安人心?”皇帝问道,见众人不语,“诸卿何必操之过急?”

“陛下……”仍有朝臣不死心道,“陛下正值盛年,然内廷六宫空缺,陛下每日同皇后起居,已是违背了祖制……”

“够了!”皇帝忽然怒道。

群臣少见她动怒,这一次便将几人吓楞,“朕只不过效仿寻常人家,若天下百姓都能如此,少一些宠妾灭妻的丑闻,这才是真正的安宁。”

此后,帝后同起居数十年如一日,每有朝臣上疏为皇帝再次挑选良家子,都会遭到皇帝怒斥,随着一些老臣相继辞官,新科进士慢慢进入朝中,纳妃与皇嗣之事的发声便越来越少。

洪佑十三年,裕王赵瑞于京师裕王府举行冠礼,同年,晋王赵哲诞下第三子,皇帝下旨将其接入宫中交由皇后抚养,赐名赵顼。

同年,裕王赵瑞娶朝臣之女为妃,由太常寺与礼部操办。

——坤宁宫——

亲王纳妃的大喜笼罩着整座京师,包括紫禁城内也是一片喜庆,皇帝为裕王长兄,长兄如父,故而为其大肆操办,又赐各种珍宝至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