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栽赃陷害(第2/3页)

赵希言心力交瘁的抓着晋阳公主的手,“远征军,败了。”

晋阳公主听后将赵希言扶到太师椅上坐下,没有说任何安慰赵希言的话,只是眼神坚定的看着她,“殿下相信我吗?”

赵希言对视着晋阳公主,眼里没有丝毫犹豫,“而今世上,寡人可信之人,唯有你。”

——

永康七年夏,远征军与诸胡交战,鞑靼率领蒙古各部落联合围攻明廷军队,两军血战,最后以鞑靼主帅陨落撤兵,明廷惨胜告终,此战皇帝也身负重伤。

胡人撤军再次远遁,表示远征军反击胜利,但结果却并不是皇帝想要的,因为自己的人马远远多于敌军,且自己还带来了大明最先进的火器。

此次远征好像引起了天公的不满,自抵达草原开始,灾祸便不曾断过,也许是上天在惩罚,因为皇帝的好战,手上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

此战过后,蒙古部落建起了祭坛,除了祭奠将士的亡灵,还有他们信奉的最高神明,长生天。

永康七年秋,皇帝班师回朝,此一战之后,大明的边境虽得到了安定,但同时也损耗国家的元气,折损了精锐部队,神机营一大批火器也在此战遭到损毁。

但远征军仍旧以大获全胜,将胡人驱逐数千里的消息传回朝中。

此时灾情也已经平息,水患得到治理,房屋与农田都得到修缮,百姓对于监国的燕王无不称颂。

而远征军在回京的途中已经知晓,皇帝也听到了百姓对于监国燕王的称颂。

几乎将自己这次九死一生为国家边境取得安宁的功绩掩盖。

应天府的官道上,站着许多守望丈夫父亲和儿子的妇孺,远征胜利了,可她们等到的却是一副冷冰冰的尸体与少得可怜的抚恤金。

于是对于皇帝的敬仰变成了怨恨,对于将士们而言,登基后的皇帝,已不再是那个爱兵如子的将军,而是一切以国为重被权力左右着的帝王。

永康七年盛秋,皇帝的车架抵达京城,监国燕王赵希言率文武百官出城接驾。

“臣赵希言,恭贺陛下凯旋。”燕王率群臣跪伏在皇帝的车架前。

十几匹马噗嗤着鼻息,但车内迟迟没有声音传出。

“恭贺陛下凯旋。”

而后王怀忠从车屋内走出,只喊了两个字,“入城。”

赵希言只好起身让车马通行,这使得文武百官纷纷猜疑。

皇帝亲征乘车而归,作为马背上的皇帝,几乎每逢战后都是骑着御马接受城内百姓称颂与跪拜的。

而今却十分反常的乘坐马车,这让赵希言察觉到皇帝的伤,应当不轻。

赵希言将车架旁护卫的一名将领拦下,她看着毫发无损的左都督周士弘,质问道:“陛下为何会受伤?”

面对燕王的质问,周士弘拱手回道:“情况危急,陛下为了换取将士们的生机不顾危险,亲自带兵冲入敌阵,与敌军主帅交战时所伤。”

听到周士弘的回答,老燕王还是那个战场上的燕王,这是所有胡人都低估了的,当时的敌军主帅比皇帝小了整整两个轮回,正值盛年,却被皇帝斩杀于马下,皇帝最后也身负重伤,被周士弘掩护着撤出了敌阵。

“你为何不阻拦?”赵希言继续问道,“此次出征天灾人祸一同出现,明知风险,却不劝阻,若陛下在此次远征中出了差池,你们该当何罪?”

面对燕王的斥责,周士弘连忙跪下,赵希言又道:“你明明可以阻拦的。”

皇帝虽为统帅,但周士弘手中也有军队,加之其他几位出征的将领,若统一听从朝廷的劝退,就算皇帝想要强行用兵,也是极为难的。

“下官有罪。”

比起皇帝的伤情,让赵希言愧疚的是那些死去的将士,还有应天府官道上那些为夫为儿哭泣的妇人。

“劝阻撤兵的信朝廷传了好几封,寡人知道陛下不会肯,便亲自修书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