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千里归来(第2/3页)

晋阳公主于是松开手,“陛下还在紫禁城里等你。”

“我见完陛下之后就会回来,等我。”赵希言说道,随后跨上马背朝紫禁城驶去。

又剩晋阳公主一人孤立于风中,适才牵马的随从走近一步,端着双手站在她的身后,“殿下要为的是先帝朝的罪人,那些人对今上怀恨,殿下如要做,就只能在登基之后。”

“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遗孤什么都没有做就沦为了罪人,被自己的国家抛弃, 其实抛开株连之罪,他们与百姓又有何异。”晋阳公主皱眉道。

“战争一旦打响,这片土地上还有会更多这些的人出现。”许润安说道,“陛下爱的是权力与江山,而殿下,是天下百姓,与自己心中想要守护的人。”

“看似深情实则寡情,都以殿下风流多情,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深情之人。”

许润安尽情的嘲讽着皇帝,同时对眼前背对离去的身影,充满着期望。

——紫禁城——

赵希言骑着马一路向东奔去,至紫禁城午门时被监门的禁军拦住,且严厉训斥道:“宫城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擅入,违令者死。”

三年前,自己出入紫禁城连牙牌都无需出示,监门的郎将与士卒没有人敢阻拦。

就在赵希言准备从怀中拿出腰牌时,几名入内的老臣认出了她,“燕王殿下?”

老臣们惊疑,走上前再三确认后,连忙跪伏于地,“殿下。”

皇帝有消息传出要召回远在辽东的燕王,但是并没有给准确的时间,翰林院也没有旨意出来,赵希言是提前回来的,百姓与文武百官皆不知情,才有了在紫禁城前见到燕王的疑惑。

赵希言连忙将他们扶起,小声说道:“寡人是奉密旨回京的,还望诸位大人替我保守秘密。”

大臣们纷纷点头,擦着眼角的泪水抓着赵希言的袖子,“老臣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殿下盼回来了。”

“陛下总算是清醒了一回。”几个文官在私下里议论道,感叹着不容易。

于是在六部几个文臣的证明之下,看守城门的士卒傻了眼,三年的光景,看守宫门的士卒早已更换了人选,他们不识得赵希言,便当做了普通百姓驱赶。

在得知自己冲撞的是皇帝嫡长子之后,便吓得跪在地上直哆嗦。

“我穿着粗布麻衣,你们不识得也正常,寡人不罚你们,但今日的事勿要对外言说。”赵希言警告道。

“是,今日下官们什么都没有看见。”

就这样,赵希言穿着一身寻常百姓的衣物进入了紫禁城,能入宫者,无不是官袍华服,就算是宫人与内侍,也有特定的衣着,因而赵希言的装扮,格外引人注目。

因有六部几个重臣带领,巡逻的禁卫也只是走上前来问候了几句。

“殿下,我等还有要务要回部所处理,恕不能作陪。”大臣们将赵希言送到乾清门,纷纷作揖撤退,“殿下三年没有回来,陛下甚是想念,父子团圆,皆大欢喜,还望殿下……勿忘人子之责,也勿忘社稷与黎民。”

文臣们在告诫赵希言,他们迫切的希望赵希言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于是在面君之前提醒她,不要触碰皇帝的逆鳞。

“辽东百姓之苦,寡人,一刻也不敢忘。”说罢,赵希言便跨入乾清门内。

一阵清爽的秋风吹入乾清宫,卷落了殿中一角树干上已经泛黄的叶子,一只绘画成的雄鹰风筝顺着一道风飘往乾清宫上空。

随后飘落在乾清宫的地板上,赵希言走上前,弯腰拾起这只断线的风筝,上面的绘画笔迹很是眼熟,国朝的文人以亲手扎绘风筝赠送亲友为风雅,这只风筝显然也是由绘画之人亲手所扎。

不仅绘画眼熟,就连样式都十分熟悉,这让赵希言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但那是在辽阔的草原上,风筝像鹰一样翱翔天际,而不是像现在,只能被困在这座小小的四方城内,被高墙碧瓦折断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