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提调女乐(第2/3页)

“可是我再也没有母亲了。”说罢,赵希言嚎啕大哭了起来。

晋阳公主替其拭着泪水,轻轻拍打着肩背,“还记得皇后殿下与殿下说的话吗,她不希望你这样难过,也定然不希望你这般伤害自己的身体,既然顺遂是皇后殿下所期,那么殿下就应该重新振作起来。”

晋阳公主扶着赵希言,认真的说道:“殿下还有我。”

话音刚落,只见房门忽然打开,皇帝身穿着素衣从屋内走出,瞧见殿外这一幕后,只撇头看了一眼,随后离去,中间还道了一句,“即将大殓,趁着还未入棺,进去看一眼你母亲吧。”

“谢陛下。”赵希言叩首道。

陛下二字,格外生分,皇帝再次扭头看了一眼,跪伏于地的瘦弱身躯,酷似自己的妻子,他知道她对他心里有所怨念。

但是此刻,他已没有心情去解释任何,妻子得离去,显然给了这个老人重重一击,让他在短短几月内苍老了十余岁,那原本乌黑浓密的头发开始泛白,象征衰老的皱纹也悄然爬上眼角,他盯着孩子看了一会儿后便转身离开了。

小殓过后,皇帝从坤宁宫出来前往外朝布置灵堂,并为逝者亲自书写铭旌。

——

成德十六年十二月,大行皇后大殓,于外朝英武殿之后的仁智殿搭建灵堂,将大行皇后遗体移入梓宫,又于梓宫前设摆放祭祀之物的几筵,几筵上盖有一张安神帛,另于梓宫旁侧立起一面写有「大行皇后张氏梓宫」的铭旌。

因皇帝无妾室,先帝的妃嫔大多数都被李氏所迫害,故只有汉王的生母与在京的文武官员携外命妇身着素服前往仁智殿祭奠。

成服之后,文武百官服斩缞,由西华门入宫进入武英殿,至仁智殿院落外的思善门哭临,一脸数日如此。

成德十六年十二月中,群臣集议大行皇后谥号,由擅书的文官草拟上遵议文呈于皇帝。

——宣治门——

“启奏陛下,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携文武百官请为大行皇后上尊谥。”太监将草拟的议文呈上。

皇帝接过,仔细阅览了一遍,沉声了许久,就在太监以为通过,欲要上前接过草拟的上尊议文去回复群臣时,皇帝却将其给了身侧侯立的燕王,“看看吧,若没有异议,朕就让翰林学士张九昭替朕撰写谥册文了。”

文武百官之中的高官者皆是跟随皇帝从燕王府出来的旧部,也曾深受张皇后之恩,尤其是几个身居高位的老将,因为燕王的宽宏,让一些犯错之人得到饶恕,但他们都知道,这大多都是因为有张皇后在其身侧劝阻,因而对于张皇后的谥号,他们所商议的每一个无不是美谥。

对于朝臣们大肆称赞大行皇后,皇帝没有丝毫的不满意,作为张皇后之子的赵希言自然也是。

成德十六年末,因为国丧,被悲痛笼罩的京城,丝毫不见新年的喜悦,百姓们不敢庆祝,闻丧过去半月,将至年底,屠宰这一禁才令得到解除,街道上没有往常热闹,寺庙与道观里的法事声与超度,持续了数月。

次年,新帝改元永康。

永康元年,皇帝为大行皇后张氏亲自举行祭礼,携文武百官持册宝临仁智殿。

吏部尚书持谥册,跪于梓宫前宣读,“尊大行皇后张氏为仁孝皇后。”

——

永康元年,皇帝下诏,为仁孝皇后辍朝、服丧一年,仅于英武殿听政,又下令命大报恩寺与诸寺广集僧众,在停灵期间为仁孝皇后主持法事。

因仁孝皇后生前信奉佛法,皇帝不仅于京城为其大办法事,还亲自致书于太宗皇帝所封的法王,赐称大宝法王,分别于山西行省五台山、应天府灵谷寺为仁孝皇后建斋追荐冥福。

除佛教之外,皇帝还同时下诏,命正一嗣教真人率诸道众在停灵期间为仁孝皇后大斋祈福超度,使得仁孝皇后的丧礼规格远超历代皇后,甚至超过了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