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江国襄烈公之后(第2/3页)

吴达并不回话,赵旭又道:“天下战起,藩王作乱,致使百姓受苦,朝廷经数次斗争,能用之将所剩无几,吴公将才,满朝皆知,吴公一生为国,如今隐退,我等本不该再扰,奈何...”

“燕王正当盛年,而吾已至暮年,将要踏入黄土,又岂能与燕王抗衡。”吴达摸着白须打断道。

“吴公为大明所立功绩,并不亚于燕王,曾几何时,燕王不过吴公帐下小卒,其兵法骑射皆受吴公所授,而今局面,唯有吴公可破。”李三郎道。

吴达看着李三郎,觉得有些面熟,于是问道:“你是李知裕的什么人?”

“李知裕乃在下胞兄。”李三郎直言回道。

听到李三郎的话后吴达脸色瞬变,“他早在几个月前就曾寻到过我,李家人,一概不见。”说罢,吴达便挥手,“送客。”

李三郎不明所以,吴达也不与之解释,吴达乃朝廷救命良药,李三郎自然是不肯退去的,“藩王造反,受苦的是百姓,若使燕王攻入应天...”

见李三郎赖着不走,吴达怒骂道:“我吴达虽是被夺兵权,然先帝待我不薄,我父配享功臣庙,我又岂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李氏乱臣贼子,不配进我家门。”

吴达刻薄又直接的话惹怒了李三郎,“你...”

赵旭连忙上前劝阻,又嘱咐众人道:“你们都退下吧,本宫要与江阴侯单独谈谈。”

“是。”

众人离去,小童也在吴达示意下退离,赵旭再次拱手赔罪,“吴公莫要动气。”-->>

吴达看着这个处变不惊,侃侃而谈的少年,“像,真是像啊。”

“吴公?”赵旭不解。

吴达摸了摸胡须,缓缓道:“太子殿下亲自前来,老朽可折煞不起。”

赵旭旋即屈膝跪下,“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内外交困,内有李氏攥权,外有藩王作乱,还请吴公为大明的百姓,出山平乱,铲除朝廷奸佞,还天下太平,若吴公能答应,旭,感激不尽。”

吴达见皇太子贵为储君却对自己行如此大的礼,连忙起身搀扶,惶恐道:“殿下如此,老头子我可要折寿了,若是被父亲知道储君向我下跪,日后九泉之下,我可辩解不清呀。”

赵旭起身,握着吴达的手诚恳道:“李氏把持着朝政,软禁了父皇,如今只有吴公可以打破这局面,肯请吴公出山,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陛下当真是被李氏软禁了吗?”吴达急问道。

赵旭点头,“李氏假借父皇旨意号令天下,又以辅佐我为借口,稳定人心,吴公若不信,可看外面那些护卫,名义是护送,实则是他们为防范我逃走而增派的人手。”

吴达摸着白须,深呼了一口气,“太宗与先帝两朝皆对我有恩,大明有乱,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但我有一个条件。”

“吴公请言。”赵旭激动道。

“李氏虽然把持朝政,将军政大权握在自己手中,然朝廷的军制,灌以忠君的思想,虽有兵符在手,能指挥得动朝廷的军队,但若不能凝聚军心,也是一盘散沙,毫无战力,更何况还是深得民心的燕王,燕王虽强悍,但也不是不可攻破,如若出征之时陛下可以出现,让将士们见到天子尚安,那么不但使军心稳定,且可以向世人证明,陛下只是病重,而非被李氏所囚,那么燕王造反一事就可以证实,平乱也就事半功倍了。”吴达道。

赵旭点头,“此事,本宫也有想过,军心乃战争胜败的关键,回去之后,我会同皇后殿下讲的。”

吴达于是跪伏,“老臣一生为大明征战,今日出山,为的是太子殿下这份解救黎民之心,必定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早日铲除奸佞。”

“吴公快快请起。”赵旭连忙扶起吴达。

-----------------------------------

成德十四年夏,朝廷请江阴侯吴达出山,封平燕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