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燕春阁惊现(第2/3页)

“线人说不曾见他从紫禁城中出来。”陈平回道。

赵希言将视线挪回,望着眼前的千家万户,“许是文章太过惊艳,被陛下单独召留了吧。”

琴声弹到一半突然止住,这让赵希言察觉出异样,主仆同时回首。

赵希言愣住,陈平心有警惕,但还是识趣的退开了。

杨书瑶收回抚琴的手站起,本也想跟随长史离去,才刚动身便被来人阻止。

“杨姑娘这么着急离开做什么,你走了,世子会不高兴的。”

杨书瑶却摇头,“世子会不高兴的事,只有被所亲误解,被所爱寒心。”

“…”

---------------------------

——紫禁城——

诸进士离宫,状元郎吴安民被礼部官员用仪仗送走,而探花郎张九昭却被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高士林亲自留下。

“探花郎留步。”高士林脚踏乌靴穿着一身极为耀眼的赐服出现在进士人群中。

张九昭回头,见官宦身上的飞鱼纹样,遂抱袖作揖道:“见过公公。”

sp;“陛下有旨,还请探花郎随咱家走一趟。”高士林慈祥的眯眼笑道。

探花郎身侧的榜眼听之,朝其祝贺道:“陛下单独召留子言兄,想必是极为欣赏子言兄的才华,适才在殿内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赞,可见陛下的欢喜,恭喜子言兄,前程似锦。”

张九昭未作言语,只是回了一个揖礼便随高士林从奉天殿东廊离去。

至一处稍小的宫殿前,高士林转身吩咐道:“请探花郎在此恭候。”

张九昭作揖应答,高士林旋即入殿,殿内,皇帝换了一身公服端坐在椅子上与身着蟒服的齐王正在谈话,从表情上来看父子二人应是相谈甚欢。

“皇爷,齐王殿下,探花郎到了。”高士林奏道。

“宣。”

片刻后,高士林转身将探花郎带入殿中,按太监事先嘱咐,张九昭上前行礼,屈膝跪伏,以左手盖右手于地,额头轻碰手背,“臣,今科进士张九昭叩见陛下,恭祝陛下圣躬金安。”

“探花郎抬起头来。”皇帝招手道。

张九昭抬头,近距离见之,皇帝忽然愣住,眼里充满了惊艳,“起身吧。”

“谢陛下。”张九昭这才缓缓从地上爬起。

“卿是南人?”皇帝问之。

“回陛下,臣是长沙府湘阴人。”张九昭回道。

“多大了?”皇帝又问。

“臣是昌定元年生人,年二十六。”张九昭回道。

皇帝登基至今共改年号四次,昌定为第二个所用的年号,乃因皇帝长子齐王诞生降德音所改。

“那岂不是与我同岁。”齐王插话道。

“殿下出生于元年初,下官则是元年末,但皆是冬日。”张九昭朝齐王回道。

皇帝见二人对答,遂发问道:“齐王觉得今科探花郎如何?”

齐王从张九昭一入殿便将目光放在他身上不曾离开,随着眼珠转动,齐王侧身朝皇帝拱手,“爹…陛下,臣以为探花郎文章写的好,人也长得俊郎,自臣记事见开科取士以来,还从未看过像探花郎这样好看的男子,文章更是出奇。”旋即又一脸喜悦的恭贺道:“恭喜陛下喜得良才。”

张九昭的考卷就摆在桌上,适才皇帝已给齐王看过了。

皇帝低头瞧了一眼身前的试卷,“朕有一问,探花郎的回答若能令朕满意,朕可破格提拔。”

“诚请陛下赐对。”张九昭抱袖躬身道。

“卿如何看待君臣二字?”皇帝问道。

“人主,谓之君,君佐,谓之臣,此序不可乱也,君明臣贤,君仁臣忠,君强臣弱,则国泰民安,反之,君弱臣强,天下必大乱。”张九昭回道。

“何谓君,何谓臣,卿可详说否?”皇帝又问。

张九昭再次作揖,“大明朝的君,唯皇帝一人,藩王治封国,只为国主,而君,是天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