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波澜再起(第2/3页)

“那让我二哥亲自来搜吧,内院可是待嫁女子的闺房,高指挥擅闯,是想日后都替她们赎身娶回家吗?”汉王道。

一听要替青楼女子赎身迎娶,锦衣卫便被吓了一跳,连忙推却道:“下官已有妻室,俸禄勉强糊口,哪里敢再奢求燕春阁的姑娘入门,这便回去请卫王殿下。”

于是锦衣卫指挥带着手下又从燕春阁后院离开,书瑶确认他们离去后朝汉王福身谢恩道:“多谢殿下。”

汉王回过头满脸笑意,“他们也是奉旨搜查,毕竟燕王世子不是寻常人,那可是战神叔叔唯一的子嗣,若迟迟找不到,恐怕整个朝廷都得急死。”

“就像殿下说的,世子贵为宗室贵胄,何人敢将他藏匿起来呢。”书瑶道。

“是啊,也就二哥糊涂,弟弟失踪扬州,那定然是离扬州不远,又怎会出现在应天更何况燕春阁。”汉王半眯着眼,笑容憨厚,“这下,书瑶姑娘总能安心弹奏了吧?”

书瑶轻轻点头,“搅了殿下听曲儿,”遂福身谢罪,“还请殿下责罚。”

“这是公家办事欠妥,未曾考虑你是女子的为难之处,不必自责。”汉王宽解道。

“殿下仁德。”书瑶再次福身。

哪知汉王听后哈哈大笑,“你是第一个说本王仁德的人。”

“殿下的仁善出自于心,奴说的是实话。”书瑶回道。

“只可惜朝中只认可才能。”汉王不经意的随口道了一句。

“可君王不需要太过有才能,一人之智强,强不过百人,君王需要的是辨才之能,爱民的仁德,是善于纳谏的宽宏大度,独断专行并不能长久。”书瑶听后回道汉王。

汉王为她的一番话感到诧异,“我原以为姑娘之才只在于琴曲上。”

“书瑶也以为殿下如世人言。”书瑶道。

汉王轻轻挥手,“世人所言的确不假,若不是母亲不让离京,我倒真想之国就藩远离这朝廷的喧嚣,一个人清静自在。”

“好了,”汉王负手转过身,提步走道:“既然事情解决了,书瑶姑娘也该陪本王回去弹完那首曲子了吧?”

“当然,今日奴为殿下单独奏曲。”书瑶紧跟上前回道。

停留原地神色慌张的婢女连忙小跑上前,“姑娘。”

婢女张着嘴想要问什么,却被转过身的书瑶挥手斥退,有汉王在前头相隔不远背对,书瑶便不敢言语,只是朝婢女做了一个屏退的手势,旋即回身跟着汉王从院里离去。

------------------------------

利用汉王赶走了前来燕春阁搜查的锦衣卫,书瑶便随汉王去了厢房单独演奏。

汉王慵懒的躺回椅子上,房间的案桌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点心,这都是奉承司的官宦们为讨好主子而想法设法的买来民间各种果子蜜饯,齐王好武,卫王好文,而汉王却文武不沾唯独好吃。

汉王的侍女们将琴抬进房,汉王指着琴做了个手势,“试试这把琴。”

书瑶福身坐下,抬手轻抚琴弦,音色旋即而出,清晰嘹亮,于是出口赞道:“好琴。”

“这是外祖父的琴,幼时赠于我生辰宴之上,可惜我虽喜好听曲,却琴艺平平,白白糟蹋了这张琴,也辜负了外祖的期待。”汉王可惜道。

“伯牙子期,爱琴之人不一定善琴,伯牙鼓琴,而钟子期在遇到伯牙之前只是个戴斗笠的樵夫。”书瑶姑娘回道。

“书瑶姑娘是想说自己是伯牙,而本王是钟子期么?”汉王大笑道。

书瑶听之连忙起身,福身赔罪道:“书瑶不敢,殿下是皇子,出身高贵,岂是樵夫所能比的。”

汉王却摇头,“丢了这身份,本王与樵夫何异。”

书瑶再次坐下,她的心如今还悬在梁上,锦衣卫离开随时都有可能再来,所以她只想快快应付了汉王赶回内院。

汉王拾起一颗蜜饯果子,盯了一眼书瑶,咬下果子伸手指向古琴,“书瑶姑娘能坐镇燕春阁之首,本王也亲耳听了你的琴,深觉便是宫中的乐师也不如,遂将此琴带来,赠予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