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4/5页)

项小羽在心中啧啧两声,她娘有了钱,说话的底气都不一样了,瞧这财大气粗的!

*

在省城这段时间,苗玉兰订购了鱼片斜切机,被闺女拉去理发店烫了一头卷毛,看了亲家文工团的文艺演出,又去参观了外孙们的幼儿园,这才心情愉悦地返程归家。

宋恂将丈母娘送上火车以后,党校新一学期的课程也开始了。

这学期是他在党校的最后一学期,无论是参加实习还是直接工作,理论进修班都只剩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了。

宋恂正筹划着要怎么好好利用接下来几个月的校园时光,却突然被班主任邱老师叫去了办公室。

“听说你上学期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邱老师笑着问。

宋恂谦虚道:“没有好几篇,只有三篇。”

其实,与党校学业相关的只有两篇,另一篇是投给《华夏造船》的。

邱老师哼笑一声说:“确实,三篇论文里没有一篇是跟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相关的。”

宋恂面不改色道:“我的理论水平尚不足以支撑我完成一篇论文。”

“行了,甭打官腔了,我也没有要批评你的意思。”邱老师拖过一把椅子请他入座,而后说,“看你这架势不像是想搞理论研究的,再有三个月学校就该统计在职干部的就业意向了,你是打算先去实习还是直接分配工作?”

“直接分配吧。”实习岗位多半是与理论研究相关的。

邱老师沉吟片刻道:“既然你想直接分配工作,那有个事我也可以跟你通个气了。海浦地委组织部前段时间给党校发了函,那边想调你回海浦工作。你之前就是从海浦出来的,如果还想回去的话,这也是一次机会。”

宋恂怔了一瞬才问:“哪个单位?”

“海浦海洋渔业公司的。”

宋恂努力回想了一下,他在海浦工作的时候,好像从没听说过这个单位,不由疑惑地问:“这个公司是最近两年新成立的吗?”

“确切地说,这个渔业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海浦那边打算通过补偿贸易的方式建立远洋船队,据说要搞什么全省最大的商品鱼渔业基地,现在还处于招兵买马阶段。可能会让你过去当党委书记或者经理。”

宋恂径自思考着,没说话。

虽然这个公司还没成立,但是去了就能当一二把手的话,对他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他在去年就有了搞渔业补偿贸易的想法,但是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根本就插不上话。人家南方那边已经试验失败一次了,而他还只能纸上谈兵。

他现在的职级其实有点不尴不尬的,党校毕业以后,若想留在省城,多半会被分配去某个大单位的某个处室,或者区县一级的单位。

如今的机关内部还是讲究论资排辈的,以他的年龄,若想像在海浦外贸局似的,有足够的发挥空间,那基本得靠撞大运了。

毕竟工作也是讲配合的,当初在外贸局的时候,岑冠寿够大度肯放权,他和韩雪松又比较懂分寸,三个人的班子非常稳定。

“海浦那边虽然催得急,但是你得稳住,急不得。”邱老师与宋恂相处了一年,思考问题也是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的。

“这个海浦海洋渔业公司目前看来发展前景还好,但它要干的事情,在南方那边已经有过失败案例了。新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发展远洋渔业,为了保障群众渔业的利益,他们是不被允许在近海捕捞的。所以能去外面打渔的船就相当关键了,如果成功通过补偿贸易买到船,赚了钱,那么皆大欢喜。可是,一旦失败了,这个公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它不像别的渔业公司那样,可以从事近海渔业。你可得想好了,万一公司真的被解散,到时候你何去何从?”

邱老师觉得,以宋恂的个人条件,党校毕业以后,随便去哪个单位都比去这个草台班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