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3/5页)

话虽如此,但他们南湾县除了一个地理位置好,也没什么其他优势了。

苗利民与宋恂对视一眼,看来他们之前商量的对策暂时用不上了,县里要是争取不到这个分厂,他们心里有再多的盘算也是白搭。

“其实,咱们也不算没优势嘛,”苗利民如数家珍道,“你看我们团结公社,也是有针头厂和线绳厂的,其他公社也有毛麻厂和印染厂,只不过没集中在县城而已。”

宋恂也接话说:“咱们县对社队企业一直是大力支持的。冯主任提出的‘老鸡生蛋孵小鸡’的办法,让我们这些社队企业受益不少。如今是县办厂帮扶社办厂,社办厂帮扶队办厂,比如我们团结公社新办的织袜厂,年产值至少有两百万,就是由县制衣厂带动起来的。这种以厂养厂的模式,是咱们南湾县的一大特色。如果服装公司的分厂能建在南湾县,也可以采取这种脱卸产品的方式,将零件扩散到社队企业生产,这样不但支持了社队企业的发展,还能反哺服装厂。”

冯主任默默想了想,自己什么时候提过“老鸡生蛋孵小鸡”的办法?

让县办厂帮扶社队工厂,确实是他在大会上提过的,不过并没有喊过什么口号,也没总结出什么经验。

这会儿听小宋一提,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咱们县也有几个服装厂的配套厂,只是规模肯定没有人家定山县的大。”侯明亮也说,“如果真能争取来这个分厂,咱们肯定是要花大力气发展这些配套企业的。”

宋恂在众人脸上扫了一眼,再次尝试开口:“市服装公司要建的分厂,需要年产衬衫七百万件。我以咱们县制衣厂为参考,估算了一下分厂的大致规模,光是建厂就需要最少六百万的垫底资金。六百万可不是小数目,去年咱们县工业产值最高的左家门公社,年产值也才571万元,利润不超过一百万。即便服装公司有钱,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六百万,也不容易吧?”

冯主任起身,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端起办公桌上的茶杯滋溜了一口,突然回身盯住宋恂问:“你是想让咱们县出钱,给服装公司建分厂?”

“咱们县最明显的优势,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再就是有钱了……”宋恂轻声道。

渔业大县不是说着玩的,南湾虽然面积小,工业产值一般,但渔业产值却能排在全市之首。

否则当初省渔不会选择在这里设立分公司,市广电也不会将渔业电台放在南湾县。

冯主任:“……”

有钱也不能乱花呀,攒点钱哪有那么容易。

下面的公社也不是各个有钱的,好多生产队还没能通电,那些钱得花在刀刃上。

“主任,县里有个制衣厂,我们公社也有个织袜厂,这两个厂的产值和利润,您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宋恂缓声道,“如果只是让服装公司在咱们的地界上建厂,咱们只能解决一些剩余劳动力,带动一下周边建设,收缴税收,至于分厂的产值和利润是要算在人家总公司和市里的。”

侯明亮也点头道:“我们局里也是看中了纺织业的利润才想要争取一下这个分厂。但如果他们是全资建厂,咱们确实尝不到什么甜头。”

听说要往外掏几百万,冯主任愁的脸上的褶子都能叠起来了,“能解决上千人的剩余劳动力,你们还不满足?还想要什么?”

苗利民插话:“不是咱们满不满足的问题,这不是要争取建分厂嘛,咱们出一部分资金,给服装公司减轻负担,没准儿人家能考虑一下咱们。毕竟这属于工农联合建厂,意义也是大不一样的。”

“哪怕是六百万的一半,也有三百万呢。”冯主任摇头,“太多了!”

宋恂与苗书记对视一眼,便试探着说:“您要是嫌三百万太多了,要不咱们联合其他县合作一下?咱们单枪匹马跟定山县竞争,在硬件条件方面确实有些不够看。临万县和岳东县也有各自的优势,肯定也不想将这个分厂拱手让人。不如咱们跟其中一方合作一下,将这个厂一分为二,建两个规模稍小的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