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4/6页)

几个领队都默默在心里盘算着,没人答话。

盛主任又下了一剂猛药:“今年会根据签单情况,给予各单位一定的奖励。交易量最高,最先清掉库存的单位,可以得到一台天津那边最新研制的彩色电视机,第二第三名也有照相机和自行车的奖励。”

汪奋斗调侃道:“主任,今年公司咋那么大方?以前咱们拼死拼活在广州干一个月,连个痒痒挠都没发过!”

“你要是不想要,就让给别人!”盛主任不理会他的打趣。

秋交会是今年最后的签单机会了,他们公司今年的出口任务还没完成,他这个一把手的压力也很大。

“咋不想要呢!有毛就不秃呀,有奖品总比没有强!”汪奋斗自信地说,“您就瞧好吧,这台彩色电视机肯定是我们的!”

大家都冲着彩色电视机使劲呢,但是宋恂不想要,他们那边连个电视台都没有,拿回去也是当摆设。

他想要那台照相机。

这次筹备参加广交会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有一台照相机的重要性。

他们想给渔业公司的产品做一本宣传册,将各种产品用照片编辑到一起,配上产品特点,规格,产地等基本信息。

然而,就是这么一本简单的图册,他们愣是花高价去县里请了照相馆的师傅来瑶水村拍照。

再等到照片洗出来,足足等了半个月。

他原本就打算来广州时顺便给单位买一台照相机回去。

要是能平白得个奖品,真是瞌睡了送枕头。

从盛主任的房间出来,几个领队都回去组织队员开会了。

宋恂将水产组的另三个单位召集到一起传达了会议精神,顺便组织大家打卡了今天的政治学习任务,眼瞅着大家都坐不住了,便直接宣布散会。

然后召集瑶水小分队开小会。

“宋主任,咱们哪有库存可以清呀?”李英英自打在会上听到了清库存的消息,就有些傻眼,他们加工厂哪有库存?

这时候的对外贸易还是我们有什么,就让外商买什么的模式。

出口公司为了参加这次广交会,仓库里已经堆积了不少货品,就等着客商上门呢。

但是瑶水支公司还是个小作坊,草台班子刚搭建起来,哪有什么库存?

这张广交会的门票,还是他们另辟蹊径,拿出了几种稀缺产品才得到的。

宋恂沉吟片刻说:“咱们不是已经计算好了未来一年的大致产量嘛。粗加工的海产品谨慎一些,就按照这个产量签单。但是罐头制品,尤其是鱼罐头,可以大胆的签!咱们跟其他厂不同,人家是提前将产品生产出来存在仓库里,咱们是以销定产!签多少单就生产多少产品。只要有订单,咱们就统统接下来,大不了回去以后再买一条更大的生产线!”

“咱们没有库存,但是出口公司的仓库里有得是。”何旭对此还是很有经验的,无所谓道,“咱们可以先可着自己的产品卖,要是咱们的不够卖了,就帮着出口公司签单。反正盛主任不是说了嘛,交易量前三的给奖品。要是真能得一台照相机,咱们帮着其他公司卖点货也没什么!”

项小羽瞅瞅信心十足的两个男同志,心里不由犯嘀咕。

这签单咋被你们说得像卖大白菜似的?

这些货要是真的那么容易卖,人家出口公司为啥要下这么大的本钱激励大家?

*

事实证明,项小羽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广交会正式开幕的第一天,整整一天的时间,瑶水小分队颗粒无收。

来看热闹询价的多,真正肯坐下来谈生意的少。

他们的展位在出口商品陈列馆的二楼,食品展区。

瑶水小分队被分到了一个不到三平米的玻璃展示柜,两位女同志为了这个展柜忙活了一个礼拜,又是摆放装饰品,又是研究外国人的购物偏好,连哪个产品站c位都讨论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