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4页)

宫苑内,温晏然不紧不慢地合上奏折。

市监那边已经把城内的情形报告上来,地动之后,大周城墙出现了多出坍塌破损情况,北城门更是整个被埋了起来——作为京师,建平各个方向的出入口都特意做成了瓮城的结构,方便防御,然而到了要修理的时候,麻烦也是加倍的。

除了城门跟城墙之外,城内的部分民宅,以至于皇城区域内的一些建筑,也都出现了损伤。

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

修缮城池需要大量钱财,而且过不多久,就又到了各地官吏,边部首领派人入京朝贺的时间,建平这边总不能展示破旧的都城给他们看。

工部那边初步给出了方案,大型城市的修理时间是按照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像建平,当年就是征发了十万民役,花费了四年时间精心修建而出,如今城内已经住上了人,施工不便,如今派人修补城墙,工程量纵然没那么大,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反倒是城外的桂瑶两宫,因为是新修建的,没有因为地动而受损,给温晏然保留了一点植物跟矿物的可寻找方向。

温晏然了解了地动的情况后,很快做出了安排:“今年的大朝会便改在桂宫举行,如今前朝殿宇多有损伤,再把西雍宫后面那块地方的宫苑清出一部分来,腾作办公场所。”

有大臣小心谏言:“西雍宫之后乃是内宫所在……”

温晏然笑:“从权之计而已,纵然是内宫,又何妨碍?”

那位大臣闻言,向前微微行礼:“微臣多谢陛下宽仁。”

建平城建损毁严重,亟需朝廷处置,至于在哪办公,不过小事而已,哪怕天子威信没现在那么高,当臣子的也不会在这些问题上跟皇帝扯皮。

温晏然:“至于城墙维修,城内房舍重建,便令工部负责。”

皇帝给的基调没问题,毕竟少府跟工部一样,都有修房子的工匠,但前者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宫廷相关,至于外朝之事,比如修城墙,都由工部负责。

在确定了之后把工作通通扔给工部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让哪位官吏负责牵头。

大臣有推荐的人选,于是开口:“工部除了黄尚书之外……”

温晏然笑了笑,悠然道:“不必除了黄尚书之外,建平乃是大周国度,事关重大,就让黄卿家亲自负责。”

“……”

大臣们陷入沉默——多年的同僚经历足以让他们对黄许的才能德行有相当全面的了解。

黄许虽不敢怠慢天子的吩咐,奈何他本不是个特别有能耐的人,城墙修缮之事又格外紧要,恐怕当真无法办妥,大臣们此刻有心从黄许的下属中推荐人选负责,却不知该如何劝阻皇帝是好。

王齐师做了一些努力:“黄尚书颇好无为而治,恐怕会为俗物所累。”

温晏然自然早就看明白了黄许的本性,然而随着手中权势逐渐收拢,她决定开始选择性摆烂,于是笑道:“黄尚书掌管工部多年,缜密细致,此事唯有让他亲自掌管,朕才能放心。”

京城正是朝廷的门面,黄许越是修得慢,修得糟糕,越是符合温晏然的游戏目标。

另一位大臣劝说:“只是近来时气不好,黄尚书正告病在家,恐怕会耽误城门修缮。”

温晏然闻言,先不问黄许,而是关切了一下城内百姓的情形:“池左丞,冬季天寒,进来太医署可曾留心城中时疫诸事?”

池仪身为常侍,有资格立于殿上,当下道:“回禀陛下,太医署已派人在各个里坊出赠药,去年十月,建平城内因冻病而殁者共有一千三百余,今年则四百六十余人。”

建平都市圈内的人口超过了四十万,考虑到这个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一年有一千多人因为天冷熬不过冬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今年温度明明更低,病殁的人数却不到原先的四成,可见皇帝之前给太医署的那些板蓝根金银花的草药方子确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