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4页)

庾高默然片刻,从袖中取出檄文,然后当着褚岁的面念了一遍,又道:“这篇文章如今已经在建平传扬开来,褚君当日也颇有才名,多有文章流传于外,依你之见,旁人能否看出那是你的文笔?”

褚岁冷道:“此文细处如此生硬,若当真是我为天子所作,难道会半点不曾提及陛下的外家吗?”

但凡用檄文骂人,能抓来做把柄的肯定得抓上一把,

庾高顿了一下,道:“皇帝年纪小,往日又不曾上过学,恐怕不会注意这些,至于其他人,谁肯多言?”

此话一出,褚岁顿时陷入沉默。

她与外界音讯不通,得到的消息十分有限,并不清楚温晏然在传言中的形象,只觉得庾高所言颇有道理,而且在这个时候,越是往日与自家相善的南地士族,越是不会开口替他们说话,至于建平这边的官吏,自然更不肯惹祸上身。

庾高则在心中想,传言这种那个小皇帝无所不能,连算术都那样厉害,倘若在文学上也有些造诣的话,也并不奇怪,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逼迫褚氏,只要皇帝最终选择对褚氏下手,南地大族人心必然不稳,他们就能从容行事。

温晏然当时穿得太快,没深入研究支线攻略,并不清楚在部分剧情中,褚氏也会在泉陵侯身故后被旁的实力所接收,因为结局比较悲催,被玩家戏称,整个家族存在一个“百分百被冤杀或者吓到自尽”debuff。

*

褚息归家已有三日了。

当日他辞官,天子自然出言挽留,家学渊源,知道想要获得君主的信任,就不要把自己摆在惹人嫌疑的地方,建州宋氏难道不算忠臣吗,之前西夷之战期间,因为宋南楼领兵在外,所以建平内的宋文述无论如何也不肯独揽朝政,直到皇帝安排了袁言时跟温惊梅与他共事,才战战兢兢地接过了任务。

褚氏的如今的处境也跟当时的宋氏有些相仿,却还要糟糕得多。

宋家立场没问题,但他们却曾经追随过温谨明——至少庾高有一件事是没有说错的,都是士族,大周的官吏确实存在投效东地的可能性,而且越是根深叶茂的人家,也存在两头下注的可能,其中褚氏的位置就显得极其尴尬。

作为泉陵侯旧部,如果东边真的成功跟温谨明的后人接上头并拥立对方,那他们又怎么忍心与昔日少主相敌对呢?

如果说其他士族被俘虏后还能投降,褚氏却不好如此,北苑之败后,他们已经投效过一回,就算温谨明的后人在事成后当真不计前嫌,他们难道好意思重新回归吗?

就在褚息内心焦灼万分之时,有下人过来禀报,说叔父褚馥喊他过去。

“叔父大人今日过来了么?”

褚馥名义上已经跟褚氏脱离关系,这才毫无顾忌地行事,帮着天子下狠手收拾了南地大族,也换取了褚息出仕的机会,正因为这种种利益关联,两边表面上分开,实际上依旧算是一家人。

在投效之后,因为担心天子疑心,所以作为族长的褚丛,以及曾效力于泉陵侯麾下的褚馥,还有一群族中老幼,都从南地迁徙过来,老实待在建州,算是把自己当做人质搁在天子眼皮底下,好让对方安心。

褚馥:“那封檄文,究竟是否是阿岁的手笔?”

褚息低头垂泪不敢言。

褚馥叹息:“这便是有可能了。”

褚馥缓缓起身,向着南边焚香而拜,虽然没有明言,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此刻必定是在怀念泉陵侯。

归家的这几日,褚息一直没有外出,却也晓得建平城内各处里坊都被戒严,城内人心也有些浮动。

泉陵侯谋反之事传播得过于迅速,那些檄文更是一夜间飘得哪哪都是,大周现在还没有雕版印刷的技术,能够将消息这样大范围地将消息铺开,完全可以证明,建平当中必定存在着听命于东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