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2/4页)

温晏然登基后,倒是逐渐恢复了旧例,让大臣们能够继续坐着上朝,然而她作为君主的威严却没有因此减损,朝臣们都清楚,纵然新帝几乎不戴旒冕,也很少在御座前设置屏风,但在他们心中,却一日比一日更深重地感到对方身上那种帝王特有的莫测之感。

——若是温晏然知道臣子们现在的心态,大约能明白原因,毕竟随着她个人威信的提升,日常行事间,也确实越来越懒怠掩饰自己穿越者的某些特质,看起来自然与此世土著有些不同。

宋文述是宋氏一族族长,又是御史大夫,座位与皇帝之间的距离极近,稍稍抬头就能清晰地看见君王的面容,然而却完全猜不到对方心中的想法。

泉陵侯造反的消息半月前就传到了建平,朝野上下自然震动,却没有当初跟台州打仗时那种惶恐不安之感,毕竟在事情还未爆发的时候,陶驾已经领着兵马东去,显然是早有准备。

宋文述知道,一般在打仗之前,朝廷要上下动员,想办法筹集粮草,征召士卒,分配兵械,光是那些士兵从集结到出发,就需要消耗不短的时间,往往第一波军队被派出去后,第二波第三波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不过这次东部谋逆,建平大军开拔得倒是十分轻松且迅疾——此刻距离西夷之战结束还没过去太久,中营这边依旧存在着强大的兵力储备,而且打赢了西夷那一战后,丹台两州许多豪强大户的家财被抄没,士卒们赏赐颇丰,也愿意为天子效命。

王侍郎:“温谨明已然死于北苑当中,此事人所共知,东部那边,也只能骗骗不晓得内情之人。”向前一礼,“虽则如此,臣恳请陛下,派人迁温谨明后人至台州,以防两边互相串联。”

温晏然:“此事不急。”扫了眼卢沅光,后者知机出列,汇报粮草的情况。

之前皇帝给的病假非常及时,重新回到朝堂的卢沅光看着虽然还是瘦削了一些,精神倒还旺盛,而且她现在确实不如往日那般辛苦——天子既然没有亲上前线,肯定是在建平统管后勤事务,身为户部主官,卢沅光自然以皇帝马首是瞻,之后一番工作上的接触下来,不止早就心服口服的户部尚书,大部分户部官吏也都愈发佩服天子在算学上的造诣。

要是让温晏然评价,这倒不是她有多厉害,完全是因为朝廷选拔人才过于看中经学造诣跟家世背景,导致一些人才的数学水平过分平庸,在拉低中枢算学水平平均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户部有卢沅光管理,工作效率还算出色,温晏然此前曾经一时兴起,跑去工部视察情况,然后顺口问了下当值的官吏手头上有些什么工作,平时负责哪些事物,被问到的那位官吏不卑不亢,特别坦然地表示,他也不晓得自己的工作内容。

温晏然沉默片刻,深觉每日上班打卡对此人的时间跟朝廷的薪俸都是一种耽误,于是直接把那位官吏撵回家中放了长假。

粮草问题确认完后,又有一位朝臣出列,先向前一礼,才郑重道:“臣听闻,如今聚集在东部之叛贼,多有泉陵侯旧部。”

这件事情倒不令意外——毕竟玄阳子当时也是奉了温谨明之命前来建平,他的弟子跟泉陵侯部下相识也极为正常,要不是真的对温谨明以及她身边人熟悉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倒也不敢公然打出当前的旗帜。

而且虽然崔氏褚氏陈氏等都投效了天子,却不代表泉陵侯身后的所有的势力都被温晏然顺利接手,昔日的皇四女根基深,旧交多,在南地经营多年,如今想要以那位殿下为借口聚集兵马的,或者是想为之报仇的,也大有人在。

这件事已经在建平内广泛传开,大臣们无法也不敢隐瞒,一位侍御史主动出列,并呈上了一份奏折道:“东边那位叛贼正在大封官将,名单在此,还请陛下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