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页)

张唯修心中有数,就给随从而来的亲信们使了个眼色。

那些役者做事十分利索,很快就已经在泥灶中点上了火,并开始用陶罐煮粥,为首者体格高大结实,皮肤的色泽也因为劳作而便深,但举止却十分有条理,倒有些名家弟子的风范。

粥里除了小麦跟豆子之外,还有野菜跟腌肉,役者们闻到香味时就已经忍耐不住,有些躁动难安,那煮粥之人及时出言安抚,等粥煮好后,又亲自分发,确保所有人都填饱肚子以后,才拿了剩下的那些自己食用。

张唯修的亲信们之前都被教了些话,此刻打着拉家常的名义,去询问那些煮粥之人流波渠的事情,但不管如何询问,都得不到答案,只知道对方名字叫做陈至。

一位随着张唯修一起到来的文士听到后,思忖片刻,忽然失声道:“足下莫非出身青州陈氏?”

陈至欠身:“正是。”

文士跌足叹息:“你也是大族出身,为何要在这里服此贱役呢?”

陈至闻言,却是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兴修水渠乃是有利于民生之事,既然有利于民生,又为何不能去做呢?我辈读书人,若是不晓得何为民间疾苦,以后便是出仕为官,也只是空耗俸禄而已。”

张唯修留意去看,发现陈至手上的茧子十分明显,对方不会知晓自己等人的来意,从之前到现在的种种行为举止,显然并非出于伪装,心中顿时一动。

在这个时代,士族上至朝堂,下至民间,都具有很高的声望,那些役者知道陈至是读书人之后,顿时就大为信服起陈至的言语。

陈至煮完粥后,又去洗刷器皿,此事几个穿着布衣的小孩子想走过去替他清洗瓦罐,却被拒绝。

张唯修猜度那是陈至家中仆役,笑道:“既然是青州陈氏之人,身边总不会不带随从罢?”

县丞回避了第一个问题,只道:“陈公子他们来了之后,晚间无事时就会教导本地幼童读书识字,虽不算正式弟子,总归有几分师生之实,那些小孩子感激陈公子他们的教导之德,便随在身侧,想要报答一二。”

此言一出,张唯修便留言到,自己带来的那些役者们神色开始有些不对。

——温鸿虽能治理一方,但士民之间壁垒分明,这些役者都是些普通黔首,哪里见过在劳动中变得脚踏实地的士族?那些役者看见这一幕后,心中必然会生出羡慕之意。

至于张唯修本人,心中想法又有不同,她思忖片刻,默默更正了之前的观点——从现在的情况看,南部大族似乎不但不打算反抗天子的“残暴”之举,反倒想借着修流波渠的机会,刷一波入仕的声望。

就比如陈至,事事亲力亲为,而且服劳役之余还不忘教导本地黔首识字,光凭这些举动,等流波渠修完之后,就能直接入仕了。

张唯修面色数变,最后向着县丞拱了拱手,道:“原来如此。”

等县丞等人离开后,一位跟张唯修关系不错的文士拉着对方的袖子,低声道:“按照现在的情形,之前在郡中所言多半难以实现,等回去之后,只怕令叔父会怪罪。”

张唯修道:“不妨,在下已经决意一力担之——等回去之后,我便上书辞官,离家游学。”

文士本来想说还不至于此,但看着友人毅然决然的神色,忽然间心头一亮:“……修姊莫不是想来建平游学罢?”

张唯修笑而不语。

文士:“……”

她懂了,虽然北地那边没能得出“中枢残暴”的有效结论,但走上这一趟,起码在帮助某些人选择未来道路上算是有所收获,不过作为同僚兼好友,又一块受命来此,她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对方离开北地……

文士咳了两声,握住友人的手,正色道:“你我共事多年,此次办差不利,总不好让修姊你一人担此大过,等回去之后,我就与修姊一道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