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4页)

甚至就连葛学士策问的题目都没有听见。

江慎皱起眉。

民间不乏有人称赞过江慎,说当今太子容貌如何俊朗无双,气度非凡。但江慎不觉得自己长了一张会让人看得呆住的脸,何况这位温学子家中已有妻儿,更不可能对他感兴趣。

这是在发什么呆呢?

难道是太紧张了?

青年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失礼,瞬间紧张得脸色通红,双膝一软几乎就要跪倒下去。江慎只是淡淡移开目光,示意葛学士再问了一遍方才的题目。

好在青年临场反应还算快,见江慎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连忙调整思绪,认真答题。

答案妥帖,角度新颖,不乏叫人眼前一亮。

葛学士回过头来,朝江慎笑了笑。

殿试结束,众贡士退出大殿,在外头等着太子殿下决断出最终三甲名次。

直到这时候,贡士间的气氛才略微活络轻松一些,开始彼此说说话。

“温兄,温兄!”一名青年书生走到队伍前列,唤住了温良初,“殿试都结束了,你怎么还心不在焉的?”

这书生也是寒门出身,他们这些个穷苦书生在京城无依无靠,彼此来往较为密切。

“没事……”温良初恍然回神,道,“我只是觉得,太子殿下的模样,好像瞧着有点眼熟。”

“眼熟?”书生问他,“莫非你此前见过太子?”

温良初不答。

他抬眼望向大殿方向,若有所思地蹙起眉。

其实并非只有眼熟。

在看见那位太子殿下的瞬间,他脑中忽然浮现出了一段陌生的记忆。

与他先前认知中发生过的事全然不同。

.

大殿内,江慎坐在龙椅边的椅子上,翰林院葛学士向他呈来一份名册。

“殿下,已按照您的意思,拟好了今年三甲的名册。”葛学士道,“就是这一甲……”

一甲共三名,按照名次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江慎把那名单接过来,考中二甲和三甲的贡士都已经填上了名字,只剩一甲还是空白的。

但江慎心中已有人选。

分别是两位名门出身的学子,以及温良初。

那两位名门学子在会试中便名列前茅,才华家世都不差,此前也都已经向江慎表明过投靠意愿。

至于温良初,才华是有的,但态度不明,入朝为官不知是否会成为隐患。

“葛大人,依你所见,这温学子当给个什么名次?”江慎问。

葛学士心中应当早有计较,答道:“论才华,这三人其实相差无几,若让微臣来断,可给榜眼。”

状元榜眼探花,虽然彼此间只是一名只差,但入朝后的实际境遇天差地别。

若真让一个隐患当了状元平步青云,对江慎不一定是好事。

而给榜眼不给探花,则表示太子殿下对寒门的倚重。

不仅一甲,今年的三甲当中,寒门学子被纳取的比例及名次,已经较往年提升许多。不仅是因为今年寒门学子中确实出了几个人才,还能看出,太子殿下当是有扶持寒门的打算。

扶持寒门,便是江慎交给崇宣帝的答案。

因为太子殿下如今在民间声望高,今年贡士中选择依附他的人不少。真要江慎去挑谁是真心,谁是趋炎附势,这么短的时间,坦白而言,他挑不出来。

既然如此,他不妨索性弃了这条路,另辟蹊径。

“可我觉得,温学子方才在策问中对民生的回答,才是切入了如今天下百姓的痛点。”江慎悠悠道,“他自民间而来,最懂得穷苦百姓需要什么,这问题上,他答得比另两位好。”

那些名门子弟,从小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疾苦,就是答得天花乱坠,也不过纸上谈兵。

如今的朝堂,纸上谈兵的人够多了。

葛学士跟在江慎身边多年,他这么一说,他便明白了殿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