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部分人发现了《地球之歌》这本小说真正的价值。

季楠秋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位军迷,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各种坦克、战斗机和航母的海报,从一战至今市面上能够搜索到的大部分热武器的发展史、零部件,季楠秋几乎倒背如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武器的原理,他甚至还从国防生侄子那儿要来了他们学校的课本,从高中物理一直看到研究生课程,看不懂的就厚着脸皮去网上问,网上没人能解答就写信给大学教授。

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学习下来,季楠秋的水平,甚至比很多在读本科生都还厉害了!

他也不是没想过读个大学,但首先高考考的题目和他平时学的是两个方向,再者作为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顶梁柱,家里能支持季楠秋经常买各种军舰飞机模型,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季楠秋只能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在网上加了很多军迷的群,并且经常在论坛积极发言,很快就因为掌握硬核知识被人称为大佬。季楠秋对此非常自豪,也会有意识地在国内外的网站上找一些新闻报道、数据论文甚至是小说,发给其他军迷们一起讨论。

而晏河清的《地球之歌》,就是在这个时候撞到了季楠秋的眼前。

“卧槽,这是哪位华科院的大神来写小说了?”

在看到第二十七章 时,就和当初的丁祁一样,季楠秋也当场倒吸一口凉气。

在匆匆看完几十章后,他的表现甚至比当初的丁祁还要更夸张些,一整天都浑浑噩噩的,满脑子都是各种“卧槽”在疯狂刷屏,甚至还惨遭老板点名批评上班摸鱼,差点被扣了这个月的工资。

但季楠秋才不在乎这些呢。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是这些理论应用在军事上,那他们国家是不是马上就要研发出核潜艇、核动力火箭甚至是核聚变驱动的大型舰载平台了?

这可了不得啊!

季楠秋毕竟是个自学成才的业余爱好者,因此他也没想太多,都能被自己一个小老百姓看到的资料,能是什么机密吗?

回家后,他立刻兴奋地将这部小说推给了论坛上的军迷们。

果不其然,立刻收获了一堆惊吓和卧槽的表情包。

有小白激动地问道:“大佬,我听说之前就有位华科院的工程师在网上写文,还拿了什么科技兴国的奖,这本《地球之歌》是不是也是行业内大佬写的?里面的很多资料我在网上根本都查不到啊!”

季楠秋当然也不知道啊。

但面对虚心求教的小白,他还是摆出了大佬的逼格和战略忽悠局的一贯传统,神秘莫测地说了一句:

“放心吧,作者在下很大的一盘棋。”

为此,他还举证出了从前办军事科技展览的传统——但凡能摆到展览上给大众参观的,基本都已经不是最新型的科技了,你以为的先进,其实早已被他们淘汰,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都已经在研发试验中了。

他的说法,立刻得到了军迷们的一致赞同。

在确定真的是国家内部大佬写的文后,军迷们当场化身福尔摩斯,开始逐字逐句地分析《地球之歌》的内容。

尤其是几个文中的关键词,由国家机密部门牵头的“蓬莱计划”,和里面关于“应龙大型战略空天载机平台”的叙述,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让一众军迷兴奋得嗷嗷叫,恨不得现在就穿越到十几年后一睹它们的风采。

“时代不同了啊!”有年纪大的军迷在论坛感叹,“零几年那会儿,我们连幻想都是小心翼翼的,只希望二十年后国家能有自己生产的三四台II型驱逐舰和052C防空舰,结果现在连可控核聚变和核动力火箭航母都要出来了。”

底下有年轻军迷附和道:“是啊,国家的科研部门太争气了,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离子推进器、虫洞穿梭舰、曲率引擎还有反物质火箭在地球闪亮登场!也让鹰酱尝尝被火力压制的恐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