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返城(第2/3页)

田香兰跟丈夫抱怨了一通,这会儿已经想好了对策,准备过来好好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儿子和看不顺眼的未来儿媳妇。

但万万没想到,她再次回到客厅,哪里还有人影?

再过了一个星期,林雨珍刚下班,许俊生就领着媒人喜滋滋的上门了。

他弄得阵仗特别大,一起来的还有几个朋友,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大包小包。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订婚男方上门送的礼物挺多,有八样点心,有布料,有烟酒,还得有金银首饰。

现在一般都简化了,送四包点心,再送点烟酒就算成了。

像许家这样的,还真不多见。

不用猜,这并不是田香兰两口子的意思,田香兰看不上儿子找的对象,她也不想操办这些事儿,只给了一百块钱,许俊生嫌少,又跟他爸要了一百。

许俊生拿着双份的钱,买了稻香村的各样点心,买了全聚德的鸭子,买了西凤酒,还去商场买了红色的呢子布料,买完这些钱还没花完,还剩下五十块,他自己刚发了工资,凑成了一百块,准备私下里给林雨珍。

这媒人冯大姐是随便找的,跟两家都不熟,但一路上听许俊生讲了不少事儿,笑着跟林二爷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们家雨珍和俊生真是天设地造的一对,本来都是四九城的人,却在祖国的边疆,大兴安岭遇上了,这不就是缘分吗?”

因为来的人太多,屋子里坐不下,都没进屋,就在外头说话。

林二爷哈哈一笑,声调比平常高了好几度,巴不得整个院子的人都听见,“可不是,来孩子有缘分!”

不管咋说,也不能总让客人站着,院里邻居帮忙,把桌子给抬到院子里了,又凑齐了几把椅子。

黄翠芬赶紧的给端茶倒水,招呼客人坐下。

媒人冯大姐又说了一大箩筐好听的话之后,拿出几个备选的黄道吉日,一起商议大婚的日子。

按照许俊生的意思,恨不得立马就结婚,果断选了十月份。

现在都九月中旬了,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

林二爷对亲闺女没有多少不舍,但这会儿倒想起来摆丈人的谱了,许俊生想要十月,他看都不看直接绕过去了,在十二月份和来年三月份之间犹豫。

黄翠芬在旁边出主意,“二爷,十二月也天冷了,三月份倒春寒也不舒服,倒是小许选的十月正经不错,不冷不热的,多好。”

她可不想让继女在家多待一天,而且还有雨珠的事儿,她准备在继女出嫁之前提出来。

让林雨珍早早嫁过去,她也能早一天提要求不是。

林二爷也觉得有道理,“那成,就下个月吧。”

媒人正要说话,林雨珍抢先说,“十月不成,太赶了。”

实情并不是因为太赶,她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但选择的吉日是十月三日,上辈子,许俊生的

姥姥恰好是十一国庆节没的。

这个日子太特殊,所以她记得很清楚。

总不能还没办完丧事,就办喜事吧,那样也忒不合适了,一般人的做法都是要把喜事推后。

许俊生盯着她说,“雨珍,不算赶,不就是置办彩礼和收拾房子吗,我不用半个月就能准备好!”

冯大姐也做了不少媒,倒是从没见过这么着急的新郎官,忍不住笑了笑。

林雨珍说,“那也太快了,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十二月份也挺好的,冷点不怕,俊生,咱们在大兴安岭,冬天都零下二三十度,不也一样熬过来了?”

林二爷又觉得亲闺女说的有道理,刚订了婚,就那么着急的嫁过去,也不太好,“十二月挺好。

媒人也说,“阳历十二月,的确也还不算太冷。”

许俊生没办法,也只能同意了,但他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雨珍,咱们婚礼十二月份办,不能拖到那时候再领证吧,不如下个月咱们就把结婚证给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