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二更(第2/4页)

良嫔有一面儿子送来的手持镜,惠妃那里也有,这也是她免了良嫔请安的原因。

良嫔生得一副花容月貌,明明少时艰辛,在辛者库做宫女,可却肤白若凝脂,这几年被皇上冷落,八哥也都已经这么大了,竟还不见老。

往日她瞧着良嫔这张脸,只觉得对方虽生得一副好皮囊,可一双眼睛太木讷了,若她有良嫔这般好颜色,绝不会是一个木头美人,良嫔生生糟蹋了这副好皮囊。

可自从老大送来这面镜子,她清晨对着镜子梳妆,瞧见的是自己不再年轻的脸,以及不算优越的长相,即便涂上厚厚的胭脂水粉,也掩盖不住什么,再让她去瞧来请安的良嫔那张脸,实在是……扎心。

扎了心的惠妃娘娘,还是没舍得把手持镜收起来,一方面这是儿子的孝心,另一方面,这镜子不是宫里人人都有的,荣妃有全身镜,德妃那儿也有俩儿子孝敬的手持镜,高位妃嫔们都有,她为何不用。

每次照镜子都不爽的惠妃并不知道,她儿子正在为了这样一面镜子发愁。

老三只送了他一面镜子,在额娘和福晋之间,大阿哥选择了孝心,把镜子送给了额娘。

可他与福晋也不是感情不亲厚,而且福晋如今身怀六甲,实在辛苦的很,三福晋有全身镜,可作为长嫂的福晋却连一面手持镜都没有,福晋不提,大阿哥自己都看不过去。

他让人打听过了,这样一面镜子,在西洋商行能卖到两千两,但老三那里只卖六百两。

六百两能买到的东西让他花两千两去西洋商行买,大阿哥不想做这个冤大头,他又不是钱多到没地方花了,相反,他现在手头紧的很,老三查兵部的账查了一个多月,为了填自己的窟窿他就掏出去五万两,为了保住投靠他的那些人,又掏出去补贴了三万两,这加起来都八万两了,皇阿玛又不给他发俸禄,也没赏他几个皇庄,他手里头哪还有多少余钱。

可让他安排人去老三那里买东西,就算不是自己亲自出面,可不照样还是给老三送银钱,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大阿哥既不想多掏钱,又想争一口气,这不就僵住了吗,如今都不好意思去后院见福晋,这几天一直宿在前院。

明珠就没这么纠结了,弹劾三阿哥这事儿原也不是他的主意,更何况他与三阿哥也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不像太子那头,索额图可是他的冤家对头,斗了大半辈子了。

对太子他可以不留手,但是对三阿哥,他还是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

这不,和解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三阿哥折腾了兵部这么久,气应该也消了,他主动上门送银钱,与三阿哥化干戈为玉帛,从前的恩怨也就能跟着消了。

明珠可比大阿哥财大气粗多了,做过内务府总管,把持了河务数年,甚至还办倒卖官职的生意,虽然中间被皇上罢了官,可并没有被皇上抄家,那些捞来的钱财都还在,以前拿去给大阿哥用的银票,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既有心跟三阿哥卖好,三阿哥那里的东西跟西洋商行比起来也的确物美价廉,明珠索性直接下了个大单。

两座玻璃暖房,两面全身镜和一座玻璃屏风。

胤祉在皇庄建玻璃暖房用的都是残次品,但对外卖的可不是残次品,单是建一座玻璃暖房就是五万两。

明相要的这些东西加起来足足有十七万两,是胤祉到目前为止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笔订单。

这……得是多有钱,才能花这么多银子买些非必需品回家摆着。

有钱人的想法,胤祉不能理解,反正他那些银票肯定不会去买古董奇珍回家摆着,要么存着,要么就去置办产业。

这些达官贵人们的富奢程度让胤祉大开眼界,要知道没做这些生意之前,他的私房都不超过千两银子,京城仍旧有官员困窘到需要向户部借银子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