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两个小阿哥一猛子扎进了朝堂,三阿哥也好,四阿哥也罢,在大朝会上真就是一根不会说话的柱子。

胤祉就当是自己在看新闻、看辩论、看连续剧了,除了开始和结束要三跪九叩,期间全程都要站着且保持仪态外,余下的其实还好,最起码不需要在上书房扯着嗓子念书一百二十遍了。

四阿哥也是到朝堂上来当哑巴的,皇阿玛和大臣们讨论的这些事情,他尚且听得稀里糊涂,又怎么能发表意见呢。

两个小阿哥,一个是进来摸鱼的,另一个也不打算发声,都自认为在朝堂上没什么存在感,不像太子和大阿哥,已经参与政事了,大阿哥在兵部当差,太子手头也被皇阿玛安排了差事,更重要的是两个人背后都跟着一群人,索相带头追随太子,明相带头追随大阿哥,这气势谁人能比呢。

不过在朝臣们看来,这两个小阿哥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毫无存在感。

三阿哥作为皇上的第三子,虽然比不过太子尊贵,也不如大阿哥有优势,可同样是皇上的爱子。

这位爷还未来朝堂上听政时,皇上就数次当着群臣的面称赞过三阿哥聪慧敏捷、好读书,还跟几位重臣分享过三阿哥的文章。

就连在上书房任教的顾八代、徐元梦、张英等人,都夸奖过三阿哥尊师重道、敏而好学。

可以说在三阿哥出入朝堂之前,就已经在文人中留有名气了。

当年太子御前听政时已有十岁了,可四阿哥今年虚岁都才只有九岁,却被皇上钦点御前听政,可见也备受皇上重视。

排在前头的几个阿哥,无一不受皇上看重,排在后面的便不能与之相比了。

五阿哥至今养在仁寿宫里,六阿哥从前倒是受宠,可惜早亡,七阿哥刚刚搬入阿哥所,可惜自太子出阁后,皇上去上书房检查功课的次数便大幅度减少,一个月也就是能去上一两次。

当今虽然是个儿控,可奈何儿子太多了,难免厚此薄彼。

四月下旬,皇上下旨册封伊尔根觉罗氏为大福晋,紧跟着德妃生下皇十二女,未等女儿满月,康熙便带着太子和大阿哥直奔承德避暑。

胤祉不在伴驾随行之列,眼巴巴盼了一年的四阿哥也不在。

俗话说得好,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皇上带着太子和大阿哥溜了,阿哥所里剩下的三个阿哥,可不就松快多了。

胤祉让人搬了一张红木贵妃榻放在教室隔壁的配间里,以此作为午睡时用来安寝的床榻。

夏天到了,也是时候把午睡安排上了。

胤祉这个当哥哥的开了头,紧跟着俩弟弟也在配间安了两张长榻。

午睡都安排上了,再来顿丰盛些的午膳不过分吧。

在宫里头,午膳就像是早膳和晚膳的添头,可有可无,很是简单,胤祉向来把午膳当做正经膳食来用,而且是三餐中的重中之重。

只不过这几年他实在是有些吃腻了牛羊肉,分外怀念猪肉——卤猪蹄、酱排骨、凉拌猪耳、辣炒大肠……还有那肥瘦相间的红烧肉。

百肉都不如猪肉香。

可惜,现在的人还不识货,把猪肉视作下等肉,宫里的做法相当单一,要么是做成火腿,要么就是单吃肘子,再不然就是小炒肉,但猪的精华何止于此,它全身都是宝贝。

胤祉逐步向膳房伸出‘魔爪’,头一日点了清炖猪排,第二日便把猪蹄炖黄豆给安排上了,隔了没几日,便要吃炒猪肝……

御驾走了两个月,上书房里烈日炎炎,蝉声阵阵,七阿哥午膳特意叫了凉面,他现在也开始跟三哥四哥一样,把午膳安排的尤为丰盛,不输早膳和晚膳,四哥今日的午膳也是凉面,只是跟他的配菜不同而已。

他叫的配菜是肉丁辣酱、鲜虾丸子和一只板鸭。

四哥是牛肉、腌黄瓜、玉兰片、什锦豆腐、炝冬笋,总之是特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