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3页)

夫妻俩安安静静地各干各的,虽无人出声,却自有一股温馨在二人中间流淌。

待到沈叔常抓药回来,王氏已经醒了,自家二姐也已经被二姐夫给哄好了,只是去追媳妇儿的沈仲康还没回来,一大家子吃过晚饭,也到了沈伯文该去老师那里上课的时候。

姚益便主动道:“正好我跟蕴娘也要回去,就跟大郎一块儿吧。”

沈伯文自是无可无不可,闻言便道:“也可,只是要麻烦二姐夫了。”

姚益只说无碍。

沈伯文却在想,自己还是得学一学赶车才行,也不能一直靠别人接,这也太过麻烦家人了。

……

到了老师家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将昨日的文章拿出来交于老师批阅。

每到这个时候,沈伯文就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跟私塾里的小孩子差不多的样子。

韩辑接过他交上来的文章,拿起笔,一边看,一边在旁边批阅着自己的评语,心里也不由得感慨,自己这个学生还真是收对了,这才教导了他几日,进步就如此之大,尤其是在八股上的进步,堪称神速,竟然像是天生就要走科举这条路的人。

普通士子,在习惯了以往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之后,若想要改变,堪称难于登天,但沈延益却并非如此,在摈弃了那些之后,反而去芜存菁,整个文风都上了一个台阶。

说来也奇怪,自己以前怎么从来没发现,他还有这样的天赋?

从前在书院中的时候,韩辑对沈伯文的印象,便只是一个认真刻苦,出身农家,学问扎实的普通学子,说实在的,这样的人,在书院之中,虽不太多,却也不少,毕竟江南一贯都是文风鼎盛之地,且不说那些文名远扬的才子们,就连每次科举上榜的人数,也是南边居多。

但若是按照沈延益现在的进度,待到一年之后的乡试时,名次应当不会差。

韩辑不是个性格严肃的老师,就像此时,教导完沈伯文今日的功课进度之后,便与他闲聊了起来,正好妻子萧氏也派丫鬟送来了夜宵,恰是两碗黑芝麻馅儿的汤圆。

他便邀弟子一块儿用。

沈伯文心知不能拂了老师的好意,正好自己也有些饿了,便没有推辞,谢过老师,便端起碗用了起来。

用过夜宵之后,师生继续闲聊,多半是韩辑说,沈伯文听。

况且韩辑这些闲聊也不是毫无意义的,他在发现自己这个弟子虽然很有自己的见解,但对朝廷之中的事却知之甚少,有些见解与看法也就相当于空中楼阁,于是在后来的教学和闲聊之中,便会有意的为他讲起朝廷之中发生过的大事小事,当今陛下的性格,还有如今的朝廷状况等。

每当这个时候,沈伯文便会听得异常用心。

因为他也想知道,在这个高度君主集权制的朝代,朝廷之中的详细情况,譬如皇帝的行事风格,文官与武官之间的关系,勋贵又是如何,朝堂之上平民子弟是否能立足,还有皇家的下一代之间等等。

科举,说白了只是一种做官的途径,并不是最终目的。

此时,韩辑也放下碗,用白巾擦了擦嘴,便同沈伯文说起了最近朝中发生的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来,“你可知,大戎一向对我朝虎视眈眈,屡屡犯我边界,抢掠百姓?”

沈伯文听得很用心,闻言便点了点头,道:“学生知道。”

说起大戎,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所建立的国家,位置就在大周的西北边,虽人数比大周要少的多,但这个民族的人却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各个能打,也是因为如此,大戎才对周朝这个国泰民安的地方,产生了极大的野心。

老师所说的屡犯边界,抢掠百姓,只是他们野心极小的体现。

而近年来有关他们最大的一件事,应当就是前两年的宸王谋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