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革新(第5/8页)

“这投稿之人好生机敏,刚传出消息就编撰了故事投进去。早知道我也编一出,投进去肯定能中。”

“别开玩笑了,仓促之间你能写得出这么好的文章?”

“是啊,虽说是新近编的,那首《木兰辞》上佳,文采略有直白,却朗朗上口,必定是大师作品,可惜报册上竟然佚名了。”

酒楼上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袁萝穿着男装,还在唇上贴了小胡子,跟顾弈坐在角落,听着众人议论。

先让这件事情彻底发酵,然后以报册宣传引导,目前看来效果还不差。至少没有人愚昧到喊着要将这位女将军明正典刑。

朝堂上最近对这件事也争议很大,虽说孝道应该彰显,但她以女子之身隐瞒朝廷接受封赏,有欺君的嫌疑,至少也该削职为民。

在众人议论纷纷大半个月之后,朝中终于颁下旨意。

遵从了很多朝臣的建议,这女将军以欺瞒之罪,被削去官职,但第二天,又以孝廉武举的身份入仕,被征召入宫为侍卫,同样是从六品。

一降一升,同时兼顾了两帮人的呼声。

举孝廉向来是儒生的专利,走的文臣路线,如今举出了一位武将,还是女的,也让朝臣不满。

但刚有人提出抗议,女帝就问了一句:“诸位爱卿翻看今年的孝廉名单,可有能比她更加孝顺淳朴之人?”

众人哑然。

其他个州郡推举的孝廉,都是普通的侍奉父母,卧冰求鲤之类的老一套。跟这位替父从军的大阵仗来比较的,真真一个也没有。如果这位不堪为孝廉,那么其余众人更加没脸呆在这个榜单上了。

众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于是,天裕朝第一位封官的女子,便是这位武将了。

之后又有两位绣娘献上了一种脚踏式的针绣机器,虽然阵脚还嫌粗糙,却也是突破性的创举,袁萝又赏赐了她们工部末等小吏的官衔。

再之后,袁萝提出在科举中设立女科,作为选择女官的途径之一,朝臣在一番抗争之后也只能认命了。女将军都有了,女文臣也不算太出格。

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整个天下的历史走势,只是身处于当局的那些人,大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连串事件的重要性。

在朝廷和百姓的眼中,女帝登基,所以需要些女官上传下达,更方便服侍。女主临朝本就少见,略改革些制度,也是正常的。这些女官女将,大概都是一时的,等到将来下一代皇帝变成了男的,朝堂上自然也会恢复正常。

大概只有袁萝,还有远在北戎的那个人,知晓未来的世界,将会如何发展。

***

北戎的冬天来得很早,刚入秋,下了一场雪,天气就冷了下来。

皇城的宫室内,早早升起了铜炉。赤红的火苗舔舐着沾了油脂的木炭,散发出清淡的松香味儿。

站在桌案边,看着手里的信笺,连延秋不禁露出笑意。

她干得比自己想象中更好,只有短短两年,这朝堂的变化之快,就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银丹湖上的通道也已经建完了。从头到尾都用了从南方州郡调派过来的工匠,完工之后将人打发回去。在北戎的部落之间,他略施手段,就散播出银丹湖上神迹现世的消息,中原的女帝是龙女降世的说法在北戎甚至比天裕还要流传广泛。甚至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一些小部落出现了立龙女神位祈求风调雨顺的行为。

道路打通,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路利用起来。信笺中她提到的法子倒是个好计划。

连延秋正想着,大门被推开,一个人影匆匆跑进来。

在北戎的地界里,能这么连门都不敲就冲进他房间的也只有一个人了。

伴着蔡云衡的身影,几片雪花带着飒爽的寒意涌过来,让人精神一振。

扑到桌子边上,他迫不及待问道:“京城里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