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6/6页)

走出留仙洞,曹贵修就不往下送了,喊来一队机动兵,说:“过往都是父亲的兵护送你,今天换我孝敬小娘舅。早些交货早些回去,省得夫人和小舅妈担心。”

前几年曹贵修在北边假装流寇,三千人撵着一万多日本兵轰大炮的战绩还历历在目,知情的人都说大公子和曹司令不是一条心,现在时过境迁,却是一而再的催他上路,仿佛真的在意九条的安危,难道这人变主意了。程凤台一把攥住曹贵修的缰绳,拖住他的马牵到避人的地方,沉着脸说:“大公子,我给你一句明白话,不怕你告诉曹司令的。我宁可去土匪窝擦枪,也不想当汉奸。曹司令半世为人懂得利害,在他面前我不敢多嘴。倒是要劝劝大公子,你比我还小几岁,一辈子长着呢!十年之后,万一咱们打赢了,还有什么脸在中国待着!到时候日本人真能管你吗?”

曹贵修目光不正地瞧着他笑:“小娘舅也说了,咱们能打赢是‘万一’的事!”

这话把程凤台噎住了。其实不光是程凤台,此时中国大多有识之士都对战局不甚看好,程凤台一介商贾,只能从中日军事力量做出判断,没有更高明的思路。在这悲观的结论下,不做汉奸,反而是一种侥幸心理,作为中国人,他的感情总也不能接受未来亡国的命运。

曹贵修又说:“小娘舅这几年生意做下来,富可敌国了。犯不上得罪日本人。等货送到了,带家里去国外待着吧!”

这口吻是在劝程凤台做汉奸了。程凤台在风里抿抿干裂的嘴唇,和曹贵修吐出几句知心话:“出国的事,我心里过了几百遍不止了!这几年想得更多,越想越没那么轻巧!大公子不知道外面的事,我是出去过的啊!好一点的国家阶级森严,中国人在那里,再有钱也是下等品种、土包子,很难被接纳。差一点的国家,恐怕还不如上海租界安全。”他叹气说:“人活着不是光靠钱就够了,孩子们得上学,交朋友,长大了还要结婚,要活得体面,受人尊敬。我这点钱,在中国是够潇洒了。到国外,守着金山受白眼,来来去去就那么两三张中国面孔,除了钱,谁也靠不住,找政府办事都得欺你一头。那是过日子吗?那是被流放啊!不到最后关头,我不想走,能混就混,万一真有万一呢?当然这些话,你是个单身汉,你不能理解为人父母的打算。”

曹贵修望着他不说话,半晌,忽然发出朗朗大笑。程凤台没有好脸色的冷眼看他,因为这些话他说给二奶奶,二奶奶不明白,她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两三个外人,哪知道国外的红眉毛绿眼睛。说给商细蕊,商细蕊就笑话他一肚子零碎肚肠,在商细蕊看来,有吃有喝有戏唱就是好日子,程凤台的顾虑根本不存在。只有范涟深知异国生活的不如人意,至今也没挪窝。程凤台想,如果曹贵修不体谅,他就索性与曹贵修分道扬镳算了。好歹喊他一声小娘舅,人各有志,想来不至于为难他。

“商老板相中的人,想法不俗气。”曹贵修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兵,程凤台的货,还有那两个不怀好意的日本人,他向程凤台低声说:“你以为坂田要这条商道只是为了走货?小娘舅不懂我们打仗的事!九条没到需要你去救场的地步,当日本人吃素的呢!你迟了,他也死不了,反而让坂田起疑心。你得按时到,能早到就更好了!”

程凤台说:“这意思,我没明白。”

曹贵修与程凤台错马而立,附身过去咬耳朵:“车队能走,军队就能走。我猜想,坂田拉拢你,试探你,是为了给九条撤退做准备。”

程凤台大吃一惊,立即就明白了,诧异地去看那两个日本人。曹贵修笑道:“他们早摸透了这里。不过人多不敢走,得要你大队人马走一遍给他们看看,和他们上一艘船了,坂田才放心。”

程凤台认命似的吐出一口长气,脸上不再露出半点的诧异样子:“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怎么信大公子?”

曹贵修说:“等九条从这里撤退,小娘舅就该信我了。”

程凤台说:“要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这一趟按点送到货,就真当了汉奸了。”

曹贵修摇摇头:“不管你按不按点到,九条他用不用得着,货送到了,你就是汉奸,除非真的躲在土匪窝擦一辈子枪。我给小娘舅指一条明路,不但保你洗刷冤屈,还能当个民族英雄。”

程凤台心惊胆战:“大公子不要说,我不想听。”

曹贵修催动程凤台的马,两人来到悬崖边:“小娘舅句句知心话,我也给小娘舅交个底。”曹贵修指着山川日月说:“我这没有哪门子的主义,也没有忠君爱国。就是一想到日本人占了我的地,这心里啊,刀割一样,就有四个字:奇耻大辱!凭什么!咱们自个儿还没分清楚河汉界呢!给日本人占去?”他回头看住程凤台:“明白告诉小娘舅,九条必须死,死得容易不容易,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