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到承和(第2/4页)

再醒来就成了承和朝的村女陆芸花。

陆芸花小姑娘刚过十八,十五岁父亲去世,娘亲余氏为了抚养她和弟弟不得不扛起家中重担,学着支了一个小摊子卖些干粮、汤饼和茶水,味道不说多好,混个茶水钱罢了。好在村里人大多厚道,十分照顾她们一家,他们村又在官道附近,时常有来去旅人,倒也勉强能支撑下去。

谁知道就在不久前,余氏做活时突然晕倒,醒来后一半身体动弹不得话也说不出口。寻了郎中来看,说是没有一次治好的法子,只能长长久久汤药伺候着,最好的结果是自己能起床,绝不可能再去摊子前忙活了。

家中顶梁柱一下倒了,幼弟才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小姑娘不怎么会做吃食,平日也只是打些络子挣点零碎钱,在闺阁少女中已经算是厉害,但如何能成为一家之主?

她拿着家中存下的银钱勉强没让母亲断了药,眼见着家中银钱越来越少又没个进项,每日心如油熬一般焦急,忧思过度又受了寒便一下倒在病榻上起不来身了。

原来的陆芸花香消玉殒,现代因为溺水而亡的陆芸花就这样因缘际会进入她的身体,代替她活了下来,还得到了她的记忆。

所以她现在即是现代的陆芸花,也是古代的陆芸花。

陆芸花一来风寒就奇迹一般好了,躺在床上这几天都是她在让自己接受穿越的事实。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听起来奶声奶气,但已经有几份不属于孩子的成熟了,他轻轻扣了扣门,声音特意放大了些:“阿姐醒了吗?我煮好了麦粥。”

这是她弟弟,一个六岁的孩子。在她病了这段时间,就是这个小小的孩子用他稚嫩的肩膀跌跌撞撞撑起他们的家,虽说有邻里乡亲帮忙,但大多数家事都是他在做,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陆芸花知道他要像前几天一样把麦粥端进来让她在床上吃,急忙放大声音应到:“阿弟!阿姐起来了,这就出来,你小心烫!先快快将麦粥放回桌上。”

前几天在逃避现实所以没注意,现在已经接受要在这里过下去的事实,好端端一个大人怎么再好意思叫一个孩子伺候?

不提陆芸花能够再活一次全承了小芸花的情,她的家人自然会当做自己家人般好好照顾,就说在接受这具身体以后,她同时接受了小芸花的感情,面对娘还有些尴尬,面对弟弟就全然是爱护和亲昵了。

小弟叫榕洋,陆榕洋。

和芸花一样,榕洋也是是一种植物,两种植物伴生而长,都寓意着相伴相知的爱情。如此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现在男女大防并不过分讲究,朝廷也鼓励寡妇再嫁,他们的娘亲年纪轻轻还是选择孤身一人撑起这个小家。

陆芸花麻利换好衣裙,一把就端起地上已经盛满了水的大木盆,轻轻松松跨出大门,她蹙着一双柳叶眉,抱怨也似嗔怪一般:“还好这把子力气跟着来了,不然怕是连面都揉不动!”

轻轻把水往空荡荡的菜地里一泼,像仙女挥了挥她轻轻软软的飘带,陆芸花身形纤细、走姿优美,只可惜一只手还提着竖起来到她大腿高的大木盆。

这盆子是他们家用来洗衣服的,最近她屋子房顶漏水,就拿来接一接。

把木盆往屋里一放,陆芸花先去娘的屋里,见她还在昏睡便小声退出来,快步进了厨房。

冬天为了省柴,他们一家平日活动大多都在厨房,所以在这放了吃饭的桌凳,桌边有个小柜子,里面放着小芸花编了一半的络子和她娘亲绣了一半的帕子等等杂物。陆芸花没动它们,只是把滚落的针线线收拾一下,大致保持了原样。

总是一份回忆。

陆芸花默默想着,见桌上放着一碗灰绿相间、颜色不怎么好看的糊糊,这就是这里穷人的主要食物……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