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4/5页)

有惠敏县君陪着公主在静室歇息,春夏秋冬和妈妈们在外面守着,虽然不能进去伺候,但不是很担心。

惠敏选的静室,可以从窗户跳出去,不会有人守窗户,只要动作快一些,抄小路往大殿去,套上道袍混进人群里,一时半会发现不了。

在陇右的地界上,惠敏县君不担心任何事,所以才敢大胆应下宝鸾的提议。

香火旺盛的道观,门口总有竹轿候客。

宝鸾和惠敏分开,一身道袍套在行装上,宽大臃肿,直奔大门,随便挑了个竹轿坐进去。

到山下,避开公主府的人,在茶摊用金手钏换马。换马的时候,马的主人突然反悔:“小道姑,你要赶远路?哥哥送你一程好了。”

这是个见利起歹心的人,看宝鸾貌美,又是独身在外,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宝鸾拔下头上一根簪子,簪身锋利可削发,她手握刀簪,笑着递给那人看,有讨好的意思。

那人伸手去摸,想摸簪子,也想摸美人的手。不想,簪子和手,都没摸到。

宝鸾手势一转,猛地将簪子狠狠插进马屁股,马痛苦嘶叫,那人正好站在边上,被马腿踹中,险些被踹死。

马发狂奔出去,茶摊过路的人呆若木鸡,倒在泥坑里的卖马人哎呦喊疼叫救命。

朔风凛冽,城外不算齐整的黄土路,癫马一奔数十里,不知目的地乱跑。

宝鸾在马上,紧紧抱着马脖子,眼睛不敢睁开,手心全是汗。

总算,马跑累了,慢慢停下来。

宝鸾不停地摸它:“好马儿,是我对不起你,你且忍忍,等我去……”

去哪呢?宝鸾兴奋发亮的眼,浮现一抹迷茫。

路杂乱的树林子和远处陡峭的山峰,覆在白雪下,天地白茫茫一片,云是灰沉的,地是寒白的。

天地这么大,她该去哪呢?

风大刀阔斧地,吹鼓衣袖,吹痛宝鸾的脸。为逃离而逃离的激动,渐渐被冷风吹散。

仓促间的行动,褪去不理智的情绪,显出弊端来。

离了公主府,也不能回长安,她是奉旨来陇右祈福,离开就是抗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她往关外去。

往关外去,得先有路引。只有银钱,没有路引,没有城镇会放她过行。在陇右这种常年与戎狄开战的地方,用银钱贿赂守城士兵,很可能被当做细作斩了。

宝鸾晃晃脑袋,心想,就算有路引她也不想去关外。戎狄对待中原人,可不像中原人包纳异族人那样开明。他们喝人血的。

喝人血是宝鸾幼时调皮作弄老师,老师说:“浪费墨汁在为师脸上胡乱画,北边的戎狄人会将公主的血当墨喝。”

宝鸾记到现在不能忘。

该去哪,变成能去哪。

她想了又想,痛苦地发现,竟然没有能去的地方。

只为逃避班哥不道德的念想,不做李宝鸾,从此隐姓埋名过着逃亡流离的日子?

她做不到。

想法设法回长安让圣人做主,从此和班哥恩断义绝不顾他的生死?

她也做不到。

什么都做不到的宝鸾,无奈地面对事实:自己这次出逃,是件非常不成熟且不可能成功的事。

可是不做,她心里又憋得慌。

宝鸾告诉自己,就当出来跑快马过把瘾。她不能抛下无辜的惠敏县君,不能让别人因她受罪。回去,不是她不得不回去,而是她自愿回去。

宝鸾擦一擦眼泪,眼泪是风吹出来的,绝不是她哭出来的,她呜呜两声,昂起头,一点点将眼泪逼回去。

路旁的树林子里,石小侯爷一身墨蓝色锦袍掩在树间。身旁,早该离去的班哥背负双手,眼神始终平静自若,开口吩咐,语气也是淡淡的,听不出喜怒。

“那匹马不能再骑,让人去前面路上放一匹温驯的马。公主这次自己跑出来,回去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再闹。我不在的时候,好好照看公主,遇到难事只管去找武威郡公,公主有要事,直接往军营发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