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4页)

武威郡公家的女眷和江南郡公家的女眷今年也在,她们新进上京不久,入宫拜见过,尚未来得及参加宫宴,只同长安城中几处有往来的人家吃过宴。

两家在当地皆是统领一方的高门,出入皆豪奢,第一次参加盛大的荷花会,由着对长安繁华的见识和对皇都的敬畏,不得不紧张几分。

路上行来,马车之中端坐,单薄却严实的绡帘遮住街上热闹,只闻声音,亦能辩出外面车水马龙却又井井有条,行进往前,吆喝声渐小,至完全无人声,只有马蹄和车轮的声音时,便知是到地方了。

下车一看,入目皆是翠玉明铛,香风鬓影,两家女眷们忍不住叹一声:好风采。

水天一线的芙蕖,碧油油的是荷叶,大片大片浓密似翡翠,随风轻摇的粉娇瓣蕊团团簇簇,株株怒放。比花更娇的,是轩亭草地上盛装的仕女们。

两家皆是军功封爵,一封再封,无法再往前封时,封到女眷身上。武威郡公的女儿和江南郡公的女儿皆封了县君,先皇的曾孙女们才能封县君,远一点的宗亲没有这荣封,齐家圣眷浓浓,也没有女眷受封县君郡君。他们两家不是皇亲,家中女儿反倒得了诏封,军功雄厚,可见一斑。

武威郡公家是小公子和女郎都在,小公子承父萌,人称小将军,一出生就荣封游击将军的虚职。元小将军尚未成人,十几岁的少年,意气风发,正和妹妹惠敏县君在一处水榭上说话:“你看见她,不要往我面前引,我同武安侯家的小公子们约好一起喝酒,要是不怕哥哥被人笑话,尽管来寻,下次你再想出门逛街,哼哼。”

江南郡公家的女儿明婉县君豆蔻年华,江南郡公有意与武威郡公联姻,私下商议过,此事只两家少数人知晓,外人一概不知。

惠敏县君十二岁,还是个半大孩子,下意识扮鬼脸冲哥哥威胁道:“你不带我出门,我天天请她到家里来,等回了西北,我还要请她来做客长住。”

元小将军抬巴掌晃了晃,似笑非笑:“哥哥天天揍你。”

惠敏县君朝另一边坐,选择用气愤的背影面对哥哥虚晃的巴掌。受迫之余,尚有余力保持西北世家的傲骨,全是为了不被长安城的仕女们小瞧,连生气都格外隐忍。外来的世家女,最怕被人视作不知礼数的乡巴佬。

元小将军的巴掌合在一起,点点头称赞妹妹:“这才像个县君,长安的水米养人,真养人。”

惠敏县君气了一会,元小将军早就离开,家里的婢子们在亭下站立,晒得大汗淋漓。此处不算幽静,阴凉处又有好风光的亭榭各有主人,惠敏张望了一会,终于等到不算熟的熟人明婉县君。

明婉县君大惠敏三岁,自幼通晓诗文颇有才气,传出名的才女中,有她一个。两人互相问候过,还没坐下,明婉县君唇边缓缓流出一首清丽婉约的七言诗,惠敏捧场赞道:“好。”至于好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婢女铺开纸张捧出墨砚,明婉县君的一首赏荷诗,就此写就。惠敏品不出诗的好,但这手秀丽的字,她还是能赏识一二。

“要是哥哥见了,也会说好。”惠敏丢出一句自以为明婉县君会喜欢的话。

两家就要联姻,从无往来的两家郡主当然也要交好起来,这交好,从两家初到长安之时便开始了,目前为止,只能说进展一般。一个娇惯的孩子,和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女,是说不到一起去的。

为了拿话臊哥哥,惠敏乐此不疲创造明婉和元小将军的“偶遇”,但她其实是不太乐意和明婉待在一起的。这位有可能成为嫂嫂的县君,张嘴闭嘴都是书里的诗文经理,凡事都要往风雅上靠,说不上两句就要引到人物什风俗出处,像是不这样,就显不出她的博古通今。

此刻这位才华横溢的县君,正以矜持高傲的口吻谢绝了惠敏的奉承:“闺中之作,怎能流传到外男耳中?妹妹抬爱,日后莫要再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