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224千金(第3/4页)

所有的文献当中,都没有提到这样的一幅作品。

“师父,你觉得这件作品,最有可能出现在什地方?”元锦放下完成焊接的蜻蜓翅膀,用镊子将翅膀放到一旁备用,“我记得最爱荷花的是南宋的杨万里,有没有可能是送给他的。”

图纸出自唐代,具体年份不详。

从唐代到南宋间隔了两百多年,说不定那会图纸就已出现损毁的情况,而不是后来才损毁。

“你这是瞎想,没有任何的史料可以佐证。”冷老爷子好笑端起茶杯喝茶,“不过也算是个思路,他生平最爱荷花,又当过江东转运副使,有人投其所好在所难免。”

他这徒弟的脑瓜子里,永远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

“我就随便那么一猜。”元锦自己也笑起来,开始焊接另外一支翅膀,“作品虽然还没完成,通过我们准备的这些配件,也能看出来并非是凡品。”

“这件作品的观赏性和鹤鹿同春一样高,艺术价值也高,用料在古代更是贵重。”冷老爷子摘下老花镜,停了手里的活,转头看她,“想去学考古了?”

蔡天成和李楼两个,年年都要问她一次,什么时候去学考古。

这几年,省内的考古工作在她的支持下,出了不少的成果。比如从已发掘的唐墓中,提取到的各种作物DNA,织物纤维、纸张纤维等等。

她没去就捐了不少经费,去了那还得了。

“没想去,该看的书和资料我都看过,各个朝代的历史我也学了一遍,知识够用了。”元锦摇头,“我就是好奇,我们手里的这些图纸做出来的成品,都去了哪里。”

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藏品,能看到的她这些年都特意飞过去看过,还是没有找到和图样相似的作品。

“可能还长埋在地下,也有可能在动荡的岁月中,彻底消失了。”冷老爷子慢悠悠放下杯子,眉眼间浮起淡淡的笑容,“我们现在还原的也不一定对,有东西在,说不定在我百年后会有真品出土。”

复原图纸上的作品,每一道工序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拍摄。真有真品出现用的是什么技艺,什么手法,上古树APP就能看到。

“确实也是这个理。”元锦将焊接好的翅膀,小心翼翼组装到雕好的蜻蜓身上,拿来相机拍照,“这个东西太精致了。”

蜻蜓翅膀的纹路,跟真的蜻蜓一模一样,薄薄的一层。

“蜻蜓做完,接下来该做绢花了。”冷老爷子重新拿起工具,“我的荷叶杆还没雕完。”

为了拍摄非遗技艺影像资料,她专程跟绢花传承人学了绢花制作,成了对方的半个徒弟。还学了木雕,几乎是拍什么学什么。

人家是徒弟遍天下,她是到处有师父。

“又不赶工期不用急。”元锦把相机收起来,开始制作荷花的花蕊。

两支荷花一只半开不开,一支是花骨朵。

花骨朵容易,半开的这支要做花蕊,技艺再纯熟也需要十天时间。花蕊的蕊丝是0.15毫米直径的银丝,每一根银丝的头头都要仔细掐成开花的模样,花心也要做成刚有形状的莲蓬样子。

师徒一忙就是半个月,苦寻了好几年都没影子的鹤鹿同春实物,意外出现。

元锦和冷老爷子看到省文物局发布的考古成果通报,第一时间给李楼打电话。

他先拿走了图纸,后来拿走他们复制出来的实物,有结果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电话接通,李楼裹着开心的嗓音传来,“我刚想给你们打电话,发现鹤鹿同春实物的墓葬坑,身份是宋朝的古物收藏家。经过修复,鹤鹿同春青铜器的技艺比你们制作的花丝工艺要简单一些。”

“现在方便我们过去看看吗。”元锦不自觉弯起唇角,“我跟师父辛苦了两年才做出来,青铜器实物到底长什么样,想亲眼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