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骄纵肆意,权掌天下(第2/3页)

这话面前这些大儒和学生就不清楚了,虽然来京很长时间,但朝局到底不熟悉,能作答的只有朝臣。

这些日子主战之人久久不定,朝野颇为忧心,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隆明帝和昌国公别苗头,昌国公想要用此次出战换取五皇子的储君之位以及自己孙女的太子妃之位。

隆明帝显然不愿意做这个交易。

臣子为帝王尽忠,为国家尽忠本是本分,但到了昌国公这里就成了买卖,藐视皇威不外如是。

只要谈起领兵将领,就绕不过昌国公。

在文会上,昌国公还是和之前一样的说辞,“臣已经年迈,心力体力远不如前,更何况臣心中挂念孙女,孙女马上就要出嫁,臣若是不能亲眼见到孙女出嫁,怕是会抱憾终生啊!还请陛下体恤老臣。”

这番说辞放在朝堂上碍于昌国公的面子和党羽众多,除了御史斥责,其他人都不太说话,因为弹劾也没用,昌国公的功绩在那里摆着,帝王都动不得更何况他们。

可在文会上不同,总有些少年意气风发,总有些热血青年不畏权贵,还有些志士仁人直言不畏,怼起昌国公来也是言辞犀利。

“学生觉得昌国公此话差矣。”一位及冠之年的青年走上前来,对着昌国公言道:“昌国公身为臣子,岂能因一己之私不顾国家生死,不顾社稷存亡,这与卖国求荣又有什么区别?”

“君臣死社稷,若是昌国公不能出战,那就该辞去朝中职务,回家养老才好。”

乔微看着下面的学子,又看了看隆明帝似乎颇为喜爱的神情,就知道这位学子得了隆明帝的青眼,日后怕是要平步青云了。

昌国公什么时候被人这么说在脸上过,在朝中人人畏惧他的权势,就是隆明帝也对他礼遇三分,何时被人这么当面斥责。

可还没等昌国公说话,隆明帝就先开口了,“卿不知朝政,不该妄言。昌国公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即便是年事已高,不能出战,朝中也要荣养起来,若不然岂不是寒了臣子们的心。”

“大盛从不亏待功臣,只要是为我大盛立功,朕和朝臣就不会忘记你们。”隆明帝笑道:“朕示诸卿为手足,绝不相负。”

这样收拢人心的好时候,乔微知道隆明帝绝不会放过,看着短短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学子们纷纷开始抵触昌国公,被隆明帝的君臣之情感动,心中并无太多的波澜。

如今这个时代和她的第一个世界不同,第一个世界,君臣之间的等级还没有那么不可逾越,乱世之中很多臣子抱着和则留不和则走的心态,对帝王的尊崇并不多。

可如今的大盛不同,大盛废丞相设内阁,君王权力集中,科举盛行,君臣之间就如同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君王对臣子礼遇,臣子都会感恩戴德。

隆明帝拉拢学子和臣子的手段算不上高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阳谋。这样的阳谋只要昌国公不肯退步,隆明帝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学子之心。

今日之后,朝野上下皆知昌国公居功自傲,不敬君王,因一己之私不顾国家百姓,不配国公之位。

“好了,此事之后再议吧。”隆明帝也没打算在今日让昌国公答应出战,看着时辰差不多后,对着刘福道:“给在座的各位大家、百官和学子们赐酒!”

殿外宫人鱼贯而入,将事先备好的美酒拿出。

正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隆明帝跟前一位宫人上前,将酒递上。

可乔微没有让此人近身,接过酒杯后她亲自递上。

“父皇,还是小心一些,验过后再饮。”乔微有些不放心地道:“毕竟到现在我们都不知北齐刺杀的具体计划为何,还是小心行事。”

隆明帝点头,虽是知道了这些人今日刺杀,但他却不敢大意,身边诸人都是严格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