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龙战于野

——建安。

原焕的动作顿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如常,“既然陛下已经将年号定下,过完年就着手昭示天下吧。”

建安,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汉末最精彩的时期,后世妇孺皆知的几场著名战役,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全都发生在这几十年里。

他总觉得时间还早,没想到不知不觉竟然到了要改元建安的时候。

自汉武帝首创年号形成制度,历代的天子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内忧外患都要改个年号以示尊敬,打个仗要改年号,打个猎也要改年号,只汉武帝自己就有十多个年号,想凭年号记清现在是哪一年一般人还真记不住。

原焕抚平衣袖上的褶皱,看着欲言又止的荀彧又是一声叹息,他如今已经身在局中,记住和记不住又能有什么区别,左右局势已经变的和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不同,就算现在把史书放到他面前任他翻阅,能起到的用处也没有多大,反倒容易让自己被局限住。

算了,现在这样就很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算一步,能走到哪儿是哪儿。

原老板心态非常好,笑吟吟看着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荀彧,大概能猜到这人想说什么。

小皇帝如今在邺城,更改年号不是小事,能让荀文若纠结成这样,无外乎怎么对待小皇帝这一件事。

天子毕竟是天子,太严苛了他心里过意不去,给朝廷太多权利他心里还是过意不去,平日里忙起来顾不得想这些,现在要过年了难得清闲,正好小皇帝又要换年号,后知后觉想起来可不又开始发愁了吗。

太过理想主义最后折腾的还是自己,不知道他们家荀别驾这次能纠结几天。

如果在荀彧刚来身边那些天遇到这种情况,原焕或许还会跟着担心,现在却是完全没有跟着担心的必要,他不光不担心,甚至还有心情在旁边看热闹。

小皇帝在洛阳时被人胁迫,在长安时也是身不由己,在别的地方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来邺城能重建朝廷对他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

有行宫可以住,有人安排日常起居,有人提供朝廷花销,空架子朝廷没有实权,但是他们不能说原焕对不起他们。

如果没有邺城让他们落脚,天知道他们现在会沦落到什么境地。

他们在长安的时候,只一个关中就治理的乱七八糟,现在虽然掌权的是邺城官署,但是至少名义上大汉十三州有大半数都听从朝廷的命令。

冀州、兖州、豫州原本就已经在原焕的掌控之中,如今再加上司隶关中一带,他们直接控制的地方已经占了大半个中原。

青州、幽州名义上在别人手中,但是一旦邺城这边有动静,以士孙瑞和公孙瓒的本事根本挡不住冀州的大军,更不用说青州的兵马本就归原焕手下的将领掌控。

并州那边袁绍还忙着和匈奴、乌桓抢地盘,中原乱,乌桓、匈奴也乱,上谷一带的乌桓部落零零散散,首领难楼号称能指挥九千多个部落,辽西乌桓不甘示弱,号称能指挥五千多个部落,和这些相比,辽东、右北平那些只能调动几百个部落的乌桓首领似乎不值一提。

乌桓大小部落数以万计,大部落几百上千人,小部落只有几十个人,匈奴和他们差不多,北边胡人聚族而居,部落和中原的村子类似,又不太一样,村寨的族老乡老要听官府的命令,部落首领一旦觉得上头的大首领靠不住,卷了铺盖就能带着族人跑远。

游牧部落本就逐水草而居,不像汉地百姓有固定住处,草原那么大,只要不怕死,想跑到哪儿都没人管。

小皇帝在长安时,政令可能传不出长安,可是现在皇帝诏书自邺城往外发,走不通路被堵回来的情况大大减少,只要不想背上造反的名声就不能再对朝廷的政令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