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百变小青,东方不败?(第2/5页)

而后她就去了解了一下这个方澈,这一了解,立马就粉上了。

结果今天她一上网,就看到网上有人在说《无人生还》影视版即将上映的事情。

南希瞬间开心起来。

“Yes!这本书我正好刚刚看完,能看到影视版的作品,太爽了,而且这还是原作者亲自导演。”

而后南希就上了ins发表了一条动态,是《无人生还》的剧照。

附文:“观影倒计时。”

发完之后她突然发现,自己关注的很多影视帐号居然也发了《无人生还》。

一开始南希以为是巧合:“原来大家都很关注这个无人生还啊。”

然而等她登上Quora这个软件的时候,猛然发现在热搜那一栏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方澈的电影《无人生还》。”

Quora是一个问答软件,类似于国际版的知乎。

到这个时候南希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得花了多少钱啊?”

“看来方澈为了这部电影,很用心哦。”

像南希这样的普通人都能感觉到,业界人士感觉不到?

六大影业公司之一的盗火者,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看着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迟疑起来:“无人生还值得用这么大的资金去宣传吗?”

说着他就拨通了助理的电话:“帮我查一查,无人生还的宣传预算多少钱?”

很快,他就收到了消息。

“一共三轮宣传,每一轮的宣传经费都不少于2000万美金。”

盗火者的总经理凯特懵了。

“这不可能回本的!”

米国的票房分账和华夏不同。

十几年前,米国电影的分账方式大多数是阶梯分账。

一部电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归属于电影公司,但是电影上映的随后几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会增加。一般而言,在电影上映第四周的时候,制片方的收入会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将上升至48%。

这些年电影公司的力量被削弱,阶梯式分账存在的规模不大了,但是一部电影的票房里,电影公司也能拿到50%以上。

在华夏,电影公司只能从票房中分走35%左右,也就是一部电影票房10亿,电影公司只能拿到3.5亿左右。

凯特皱着眉头。

“像《无人生还》这种电影,即使是好莱坞公司的关系网,这部电影的排片也不会太高,绝不可能高于25%!”

为什么凯特这么笃定?

因为米国和华夏的玩法不同。

刚才说了,在米国,院线只能拿到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多,那么院线的钱从哪赚?

答案是:院线的收入主要来自爆米花和饮料的售卖利润。

在米国,一线影院的电影票售价在7-15美元,而有的二线影院,甚至一张票价不到三美元,但是一桶爆米花11美元。

他们的盈利模式里,电影更像是一种把人拉来电影院吃爆米花的手段。

所以你是愿意看着《速度与激情》吃爆米花,还是看着《肖申克的救赎》吃爆米花?

大概率是相对刺激,但是不需动用观众太多精力去理解和感悟的《速度与激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所谓的大片,会营造刺激、欢快、紧张、甚至恐怖的氛围,也不愿意营造压抑的氛围。

不好意思,《无人生还》就是压抑中带着紧张的那一种。

这种电影不能帮助院线卖爆米花,所以院线不会给太多的排片,并不是因为方澈是华夏人,而是谁来了,都这样!

凯特站起身来:“不理解,为什么方澈要用这样的方式去亏钱!”

突然,凯特张大了眼睛:“难道是他在岛上拍的其他电影?”

“可是那一座岛,这么短的时间,也拍不出来爆米花式的大片啊!”

“就算是有三四部无人生还这样的作品,照样收不回来成本!”